什麼是綠色。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和海洋)與環境因素(包括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影響之後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即將經濟活動中所付出的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從GDP中予以扣除。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在綠色GDP的研究和推廣方麵做了大量工作。近年來,我國也在積極開展綠色GDP核算的研究。2004年,國家統計局、國家環保總局正式聯合開展了中國環境與經濟核算綠色GDP研究工作。
綠色GDP核算中主要涉及的幾個基本概念有:綠色GDP總值、綠色GDP淨值、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
其中,資源成本是指自然資源耗減成本,即在經濟活動中被利用、消耗的價值。而環境成本是指環境降級成本,即由於經濟活動造成環境汙染而使環境服務功能質量下降的代價。
一度電能做什麼
電已是人類文明與進步不可缺少的能源。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已離不開電,電力可以說已是人類生活中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使用最為廣泛、最為方便的能源。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度電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有了這一度電,我們可以:
1.織布8~10米。
2.加工麵粉16千克。
3.灌溉小麥0.14畝。
4.灌液化氣10瓶。
5.生產啤酒15瓶。
6.采煤27千克。
7.生產化肥22千克。
8.生產洗衣粉11.8千克。
9.普通冰箱運行1天。
10.普通電風扇運行15小時。
11.1000個市民可通話15分鍾。
12.40台電腦可工作1小時。
13.可以燒開8千克的水。
14.可以看10小時的電視。
15.可以用電炒鍋燒兩個菜。
世界環境日的來曆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各國環境保護運動的深入,環境問題已成為重大社會問題,一些跨越國界的環境問題頻繁出現,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逐步進入國際社會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來自113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間人士就世界當前環境問題以及保護全球環境戰略等問題進行了研討,製定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和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提出了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和改善人類環境,並建議將此次大會的開幕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1972年10月,第二十七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聯合國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製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聯合國係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宣傳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
綠色GDP核算中主要涉及的幾個基本概念有:綠色GDP總值、綠色GDP淨值、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
曆年世界環境日主題
1974年:隻有一個地球
1975年:人類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森林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為了兒童的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治有毒化學品汙染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周年——提高環保意識
1983年: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治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沙漠化
1985年:青年、人口、環境
1986年:環境與和平
1987年:環境與居住
1988年: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
1989年:警惕全球變暖
1990年:兒童與環境
1991年: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隻有一個地球——關心與共享
1993年: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
1994年: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年: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000年:2000環境千年,行動起來
2001年: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02年:讓地球充滿生機
2003年:水——二十億人死於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