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白色汙染
提起白色汙染,可能沒有人不認識它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廢棄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和農用塑料大棚的薄膜都屬於白色汙染的範疇。但要是問起它的準確定義來,恐怕就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出來了。那麼,究竟什麼是白色汙染呢?
所謂白色汙染,就是指由聚乙烯、聚苯乙烯製成的塑料製品在用後被人丟棄而造成的環境汙染。它們並不都是白色的,隻是由於一次性塑料飯盒、塑料包裝袋這些“典型”大多是白色,才有了這麼一個“美名”。
何為光汙染
國際上一般將光汙染分成3類,即白亮汙染、人工白晝和彩光汙染。
1.白亮汙染
陽光照射強烈時,城市裏建築物的玻璃幕牆、磨光大理石和各種塗料等裝飾反射光線,明晃白亮、炫眼奪目。專家研究發現,長時間在白色光亮汙染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視網膜和虹膜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視力急劇下降,白內障的發病率高達45%。這種汙染還使人頭昏心煩,甚至發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緒低落、身體乏力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
2.人工白晝
夜幕降臨後,商場、酒店裏的廣告燈、霓虹燈閃爍奪目,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樣,這就是人工白晝。在這樣的“不夜城”裏,人夜晚難以入睡,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物鍾,導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晝還會傷害鳥類和昆蟲,強光可能破壞昆蟲在夜間的正常繁殖過程。
3.彩光汙染
舞廳、夜總會安裝的黑光燈、旋轉燈、熒光燈以及閃爍的彩色光源構成了彩光汙染。據測定,黑光燈所產生的紫外線強度大大高於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人如果長期接受這種照射,可誘發流鼻血、脫牙、白內障,甚至導致白血病和其他癌變。彩色光源讓人眼花繚亂,不僅對眼睛不利,而且幹擾大腦中樞神經,使人感到頭暈目眩,出現惡心嘔吐、失眠等症狀。
何為熱汙染
所謂熱汙染,是指現代工業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廢熱所造成的環境汙染。
熱汙染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是水生物,水溫升高會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熱效力作用下發育受阻或死亡,從而影響環境和生態平衡。此外,河水水溫上升給一些致病微生物營造一個人工溫床,使它們得以滋生、泛濫,引起流行疾病,危害人類健康。
造成熱汙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環境熱汙染將日趨嚴重。關於熱汙染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
1.廢熱的綜合利用。充分利用工業的餘熱,是減少熱汙染的最主要的措施。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餘熱種類繁多,大部分都是可以二次利用的能源。
2.加強隔熱保溫,防止熱損失。
3.尋找新能源。利用水能、風能、地能、潮汐能和太陽能等新能源,既解決了汙染物,又防止和減少了熱汙染。特別是在太陽能的利用上,各國都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進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所謂白色汙染,就是指由聚乙烯、聚苯乙烯製成的塑料製品在用後被人丟棄而造成的環境汙染。
何為赤潮
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暴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是一個曆史沿用名,它並不一定都是紅色,隻是許多赤潮的統稱。因赤潮發生的原因、種類和數量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紅色或磚紅色、綠色、黃色、棕色等。
隨著現代化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沿海地區人口的增多,大量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排入海洋,其中相當一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導致近海和港灣的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嚴重。同時,由於沿海開發程度的增高和海水養殖業的擴大,也帶來了海洋生態環境和養殖業自身汙染問題。海運業的發展導致外來有害赤潮種類的引入,全球氣候的變化也導致了赤潮的頻繁發生。
目前,赤潮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公害,美國、日本、中國、加拿大、法國、瑞典、挪威、菲律賓、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赤潮發生都很頻繁。
何為藍藻
藍藻又稱藍綠藻,是一種最原始、最古老的藻類植物。藍藻出現在距今35億至33億年前,現在已知有1500多種,分布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但主要為淡水產。有少數可生活在60℃至85℃的溫泉中,有些種類與真菌、苔蘚、蕨類和裸子植物共生。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並在水麵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加劇了水質的惡化,對魚類等水生動物以及人、畜均有較大危害,嚴重時會造成魚類死亡。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第2條,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活的生物體中的變異性”。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表現的是千千萬萬的生物種類。
生物多樣性具有很高的價值,它不僅可以為工業提供原料,如膠、油脂、芳香油、纖維等,還可以為人類提供各種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植動植物新品種成為可能。許多野生動植物還是珍貴的藥材,為治療疑難病症提供了可能。
隨著環境被汙染與破壞,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壞、濫捕亂獵、濫采亂伐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種正在以每天幾十種的速度消失。這是地球資源的巨大損失,因為物種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食物鏈引起其他物種的消失。如今,各國都在呼籲保護生物多樣性並為之付諸行動。
在地球上的熱帶雨林中生活著全世界半數以上的物種,因此,那裏的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等地。
什麼是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全球變化現象之一,較為流行的定義是:物種在近代史上不曾分布到的生態係統和區域自由繁殖,不斷擴張而永久性定居,成為入侵種。
生物入侵是非常廣泛、普遍的。無論大陸、島嶼和海洋,溫帶還是熱帶,也無論是哺乳動物、鳥類、魚類、昆蟲等,生物入侵都不時發生。
例如,海鱸是生活在歐洲和我國額爾齊斯河水係的肉食性魚類,在入侵新疆南部的博斯騰湖之後,由於天敵缺乏而得到大量繁殖,魚群大肆掠食其他魚類,導致該湖特有的名貴魚類——新疆大頭魚和原來湖中生活的鯉魚等其他魚類的絕跡。
生物入侵,不僅本身是全球變化組成之一,而且和其他全球變化現象緊密相連,影響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生物入侵是全球變化現象之一,較為流行的定義是:物種向近代史上不曾分布到的生態係統和區域,可以自由繁殖,不斷擴張而永久性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