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之首,泰山顯真龍之威勢,隻刹那光陰,便傳遍華夏。
宋代名相寇準因攀上西嶽以險聞名的華山極頂而引以為豪,寫下了:“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的膾炙人口的詩句。
粗達百米的雷電劃過雲層,因烏雲而變得陰暗的江山,皆陷入其光芒籠罩,天地間一片白光。然而看到此景的人,皆知它並不是此次天地異象,自然之怒的主角。
西嶽華山的南峰極頂,人稱華山元首的山巔之上,數條如墨巨龍正圍繞著中心的神龍咆哮於世,雷鳴響徹,動蕩威勢,宣告著屬於王者的榮耀與氣魄。
暴雨雷霆,不宜攀爬至高處,這是常識。然而此時卻是有數人違反此常識,站在與雲比肩的極頂之巔,近在咫尺的看著峰外,威嚴霸氣的真龍。
他們皆穿一身深紅道袍,其中一位是灰白枯發,骨瘦如柴,麵上全是皺紋的老人。他手中拿著一柄白須扇,上印陰陽八卦,若有懂行之人,便知此為華山之祖教,全真教的道印。
注視著峰外,每一次雷霆咆哮,動勢越加威猛,仿佛欲乘風而去的神龍,他綏了綏那蒼白好似羽扇一般的胡子,便動了動那枯燥到好似幹裂的嘴巴:“自上次蒼龍現有多久了?是第幾次了?”聲音非常薄弱,好似枯燈隨時熄滅,在這雷鳴震聲中,令人覺得微不足道。
即便如此,立於老人身後的兩名身著深紅道袍的中年男女,卻是將話語悉數聽聞。
話音剛落,等候老人施令的兩人,對視一眼,男方便輕聲道:“太上長老,距上次蒼龍現已一百九十九年,於一炷香前,午時三刻,正式契合時間。而此次蒼龍現,據教中史冊記載,乃第八次現世。”
全真教的太上長老聞言,將手中的白須扇輕輕放開,任其懸停於半空之中,便緩慢地闔上眼皮,屈指推衍了起來,一邊推衍,一邊將秘史仔細道來:
“第一次蒼龍現,於1592年前發生在廬山,當年世人信神,且動勢不足,僅蒼龍現,隻言片語便敷衍過去,最終掩蓋下這段曆史。”
“第二次蒼龍現,於1393年前發生在黃山,動勢激增,暴雨跟隨,引起不小的風波。當年鬼節地官降臨,厲鬼擾事,引起不少禍端。”
“第三次蒼龍現,於1194年前發生在雁蕩山,暴雨跟隨,雷鳴響徹,當年全真教為了此事,興師動眾,最終得以平息此事。”
“蒼龍現有這麼恐怖嗎?”聽聞到太上長老道出未知的秘史,兩人也是忍不住開口道。畢竟那可是全教出動,究竟要多麼恐怖的異象才能引起此舉,他們想象不出來。
“天地元氣破損,皆因數百年前與西方的大決裂之戰,你們兩個修真年華不過百餘年,不知此事實屬正常。”
“三山於千年前就已經顯蒼龍,隨後五嶽以中嶽嵩山為突破點,現真龍。五嶽古山皆擁有無上神脈,奈何無人能夠汲取其中元氣,隻盼於借山之氣運,教眾興旺。氣運神脈以嵩山最虛,東嶽泰山最盛。”
“那我們全真教為什麼不建在泰山呢?”中年人又忍不住開口了。
“東嶽之首,帝王封禪之地,帝王氣運非修真者可借。”老人沒有責怪他的多言,反而非常耐心的回答:“自中嶽嵩山神脈噴發元氣,蒼龍現世後,北嶽恒山、南嶽衡山、西嶽泰山也逐漸現出蒼龍。現今蒼龍三山五嶽皆現,與往常每座古山的噴發元氣,形成真龍不同,此次鬼節恐怕是驚世之變了。”
“為什麼每一百九十九年就會蒼龍現?”
“七月半,為年中半餘。一百九十九天的極陰之數,而年,正是對應此數。鬼怪皆因地官臨世,躲藏進各方陰地,即便是氣運古山,也具備陰氣。這麼多年的時間,本教都未尋出蒼龍現的原因,唯一的線索便是地官現世,鬼怪入山。”
老人在給後輩講解的時候,手上的動作卻是不曾停過,當他觀察華夏境內,暴亂的元氣激蕩於天下,令人無法動用真元幹擾此事後,也是搖頭歎氣,流下兩行清淚,哀聲道:“罷了罷了,此事我全真教管不得,其他勢力恐怕也不敢染指此事,回去吧,蒼龍因山而現,不會殃及古山,全真教,封教十年!”
並非他不想解決此事,奈何此事牽扯的天地元氣太過龐大,已經脫離人力阻止的範圍,唯有神明才能平息此事。地官臨世,隻盼其能夠將此事回報。
他愧對世人,剛才查探天地元氣時,他將神識擴散出去,發現雷霆已經摧毀無數房屋,古山百裏外,暴雨臨世、仿若山洪、家破人亡、死傷慘重、萬人哭泣之景,即便他存活的年月久遠,也不得不為此慘狀而動容。
如果他的預測沒有出錯,此次天地異象,將要讓華夏元氣大傷。
當他轉過身來,與後背擦肩而過,走進極頂深處時,峰外的真龍動了!
一聲積蓄無盡年華,得以宣泄的龍吟,終於完整地響徹華夏:“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