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1 / 3)

戈梅勒茲帶著傷感吃吃地笑著,搖著頭說:“我不敢確定他們現在真的是今非昔比。將來也不好說啊。這是個很誘人的計劃。看看戴安娜的死在歐洲引起的反響。所以我認為這不會有多大困難,至少比起把歐洲聯合起來要容易多了。每逢我跟他們說起這件事,他們就拿出一副搞選舉運動的姿態。還說會發廣告宣傳,組織遊說大軍,獲取大量證明書。最後,在歐盟的每個成員國內推行公民投票。很大程度上這是一個基督大陸,這樣一個王朝一旦建立將是象征性的——象征一個憲法王朝,而它將成為歐盟強大的凝聚力。”

“你認為他們會成功?”克萊姆問道。

戈梅勒茲聳了聳肩膀,“他們有龐大的資產,他們會傾其所有。”

“可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鄧菲問道,“他們到底想得到什麼?”

戈梅勒茲看著他,“他們夢想著新千年來臨時所有應許都實現。他們中大多數並不曾想過這之後世界會怎麼樣——正如沒人會關心當自己進了天堂後又該怎樣。能夠到達那裏,足矣。但是新千年或是類似這樣狂喜的時刻還遠未到來,我想這期間他們會把歐洲變成一個神權政體——被膜拜的霍梅尼王國的翻版。我想你們明白我的意思。而後抹大拉修會會借機擴張勢力進而統治所有的美洲國家。時機成熟便開始清除美羅文尼加王朝犯下罪行的人們。實際上,我已經聽到他們談論過此事。他們把它稱為大肅清,沒人能逃脫懲罰。”

火車一小時後到達特裏斯特。在那兒的一家海濱旅店裏,鄧菲才逐漸明白,戈梅勒茲對他說的他們不會到達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國家意味著什麼。

他們找到這艘名為斯坦斯兒,四十五英尺長的木質雙桅船。紅色的船帆老化褪色,因掉漆的緣故船體斑駁不堪。典型的1970年代末智利造,船頭船尾各有一個船艙,鑲著紅木和柚木邊的沙龍廳精雕細琢,透出不凡的優雅。這艘船看起來毛病不少,卻有兩個可取之處:木質的材料,再者,正在打折出售。他們六萬英鎊就買下了這艘船。克萊姆在一旁抱怨說玻璃纖維的質地會更耐用。但戈梅勒茲沒有理會,堅持要這艘木船。

當晚他們駕船駛入威尼斯港灣。在伊斯的利亞半島改變航向向東南前往達爾馬蒂亞海岸。沿岸大大小小的島嶼和碼頭星羅棋布。碰到緊急情況隨時可以用來藏身。

可鄧菲卻沒有這麼樂觀,無論在哪裏,中情局毫無疑問還是會找到他們。

可以想象,在他們離開後,格洛倫紮的那個邊防警衛會被訊問,接著他會說出曾見到一位老人,旁邊跟著的一對年輕夫婦,在特裏斯特用現金買了一艘名為斯坦斯兒的雙桅船。接下來,他們會指揮頭頂上空的間諜衛星對亞德裏亞海範圍附近的所有區域進行嚴密搜索。

這意味著大部分時候他們隻能夜間行駛,中途停靠在擁擠的碼頭或是避風港口。超乎尋常的是,戈梅勒茲卻在這期間感受到了一種幸福。

因為這是老人平生第一次真正體會到喜悅,絕不亞於狗被主人放開自由歡跑時的那種喜悅。“自從1936年開始他們就毀了我的生活,更別說感受幸福的滋味了。”

克萊姆儼然一位船長,熟練地駕船沿“之”字形路線繞過海中數不清的島嶼,這些島嶼都有著奇怪的名字:卡克、派葛、威斯和布拉克。在赫瓦爾島上的漁村,他們把船身塗上了黑漆,可醒目的輪廓、裝備,還有船帆使鄧菲擔憂,華盛頓海軍造船廠用不了多久就會在衛星圖片上鎖定這艘船。鄧菲腦子裏不停地閃過這幅畫麵:由於被告知中情局正在搜捕一名恐怖分子,一位職務卑微的分析員,在一間窗戶緊閉的倉庫裏,眼睛不眨地緊盯著長桌上的菲涅耳透光屏出現的各種圖像。突然一幅畫麵躍入眼簾:斯普利特港口的水域上,蕩漾著數不清的帆船,就在右下角的位置,一艘揚著紅帆的雙桅船,在收帆航行時沿著船身的中線劃出一條像毛細血管一樣紅色的蹤跡。接下來的事情可想而知:分析員被中情局授予獎章表示嘉獎,而在這邊的海上,黑色的軍事直升機將會在空中恭候鄧菲和他的朋友。

可他們無從選擇,無論是在海上,還是在其他地方,已經沒有區別,或許海上更安全些。他們唯一有把握的選擇就是旅程結束後,大家終究要各奔東西。

鄧菲還沒有打算說這些。因為戈梅勒茲需要他們,克萊姆更不願意接受。

要知道,她已經愛上了這個像父親一樣的老頭。怎麼能不愛上這個老頭呢?感受著他言談中流露出的機警和幽默,傾聽著他在監禁中度過的一生中那些飽含滄桑和傳奇的經曆,一夜一夜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斯坦斯兒在海上靜靜地滑行,路上戈梅勒茲娓娓道來一生中令他刻骨銘心的那些故事。鄧菲和克萊姆聽得入迷,仿佛進入了一個世事無常、變幻莫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