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角色的動作

在表現對話時,要借用對話中角色的動作。一位成年男的動作必定與一個5歲小女孩的動作截然不同。而一個激動興奮的人,他的一舉一動也肯定和一個生氣、悲傷的人不一樣。根據角色的情緒背景調整你的肢體語言。

角色與角色之間的肢體語言差異不要太大。通過某個細微差別,你就可以暗示聽眾現在講話的人是誰。這種差異能夠讓你的演講更加視覺化,聽眾也會聽的更加投入。

麵部表情最有用

最能有效傳遞情感的是麵部表情。而在麵部表情中,眼睛是最重要的器官,它能夠非常有效地傳遞說話者的感情。通過眼睛來示意的效果比所有其他肢體語言都要顯著。隻有一些動作可能無法表達你的某種情緒,但眼睛卻能傳千萬情意。

你也許會問:“怎麼發揮眼睛的作用?怎麼傳達我的感情?”其實,隻有當你真正感受到一種感情時,你的眼睛才能將它傳遞出來。所以要想“以目傳情”,必須先自己體會到這種感情。那麼怎麼讓自己體會到呢?非常簡單,我們可以采用表演訓練的一個技巧。

回想之前你發怒、開心或者悲傷的一個場景,並嚐試著在想象中重現這個場景。很快,你的眼睛中就會傳達出同樣的情感。如果你實在想不起來過去的場景,那就假想一下你現在正處在某種情緒中,比如想象某個人正在傷害你的孩子,這樣你就能很快變得氣憤。

如果在一個故事中的角色沒經曆任何的感情變化,那麼這個故事就不能稱為故事,而這個演講也就不算是演講了。每次在舞台上表現對話時,你都應該讓其中的角色經曆一點情緒上的變化,而這個技巧就可以有效地幫助到你。但凡涉及到站在舞台上演講這件事,情感、情緒的變化總能幫助到你,使你成為傑出的演說家。

微笑

大家都喜歡樂觀開朗的人。你微笑時,大家都想想你靠攏,因為你能跟他們分享這種快樂。你微笑時,聽眾同樣也會更加喜歡你。微笑原則在銷售、社交、電視節目中都行之有效,那它為什麼不能運用到演講呢?所以,開心時,就請微笑吧!

我極力推薦你嚐試上麵介紹的所有小竅門。一步一步將它們全部運用到自己的演講中。再經過4、5次嚐試之後,這些關於肢體動作的經驗就能成為你自己的東西。每一次你想起它,都要默念我們的咒語:永遠不要事先排練自己的動作!表情,尤其眼睛,是最有用的情感表達工具。

真實再現肢體語言

要是你想表現出正在開車或者接電話的場景,這時你會假裝自己握住一個方向盤,並且來回向左右打。這樣做確實能直觀表現場景,但有兩種大家通常都會犯的錯誤。

其一,你假想出來這個方向盤一般都比現實生活中的大很多。如果你假裝握著一個巨大的方向盤,看上去就會很假,會讓聽眾不敢相信你的故事。

其二,在現實生活中,假如你轉動方向盤的速度太快,你的車會怎樣?當然會從兩個車道之間跑來跑去,非常誇張。記住,在做動作的時候一定要真實,現實生活中怎麼樣,演講中就該怎麼樣。

綜上所述,假如你正在開車,你需要兩隻手握住方向盤,確保這個假想的方向盤不會太大,然後不要轉來轉去。肢體語言一定要真實!

給動作配上語言

由情感而觸發的動作一定是真實的。在舞台上,與其嘩眾取寵不如真誠一些。要把你的語言和動作配合起來。

如果你很害羞,那麼動作幅度就小一些,低調一些。如果你充滿激情,就把動作幅度調大一點、快一點。如果你感到悲傷,就少做動作,放慢動作速度。不論如何,動作都應該和情緒配合,和你的個性相符。

一個害羞的人卻在台上手舞足蹈,這看起來就很滑稽。害羞並不是一件壞事,同樣,缺乏自信或精力過剩也不是一件壞事。但是,表現得不真誠或是一味模仿他人就不好了!所以無論如何都要避免。

融入自己營造的氛圍中

在舞台上,你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氛圍,就要怎樣表現自己。如果你很生氣,就表現出憤怒,而不隻是單純告訴聽眾你很生氣。

如果外麵很熱,就表現出你汗流浹背的樣子。如果你在舞台上假想出一部電梯,就要去假裝按一下電梯的按鈕,然後裝作在等電梯。如此這般會使得你的故事更加真實可信。

當你在演講中穿插行為或動作時,你講話的成分就少了,演講也會因此更激蕩人心,因為這些行為會加快演講的節奏。公眾演講並不是閱讀小說,除了語言,我們還可以用聲音、手腿以及麵部表情來傳遞信息。所以,能夠運用演講技巧的演說家,一定能得到聽眾認可——他們還會覺得你的演講比好萊塢電影更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