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當的肢體語言

關於演講時的肢體語言,你最需要明白的一件事就是永遠不要事先練習。如果你彩排過自己的一舉一動,在舞台上反而會表現的很不自然,並且也不夠真誠。在演講時,如果感情到位了,動作就會自然而然地做出來。

還記得上次發火的經曆嗎?你的臉部肌肉緊繃著,一舉一動甚至一個姿勢都顯示著你的憤怒。這時,你會特別留意自己的身體形態嗎?一旦你感受到了某種感情,你的身體自然會作出相應的動作。但是,如果你使用一些手勢刻意表現某些情緒,看起來會非常不自然。

試想,一位很害羞的男士,說話柔聲細語,看上去無精打采,但是卻故意用誇張的肢體語言來表現自己充滿信心。那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對,超級不自然!當你發自內心地充滿活力時,請站直身體,不用做多餘的動作。事實上,能做到這點很難,如果你是刻意這麼做的,看上去會非常不自然。而任何不自然的舉動,在別人眼裏都是不真誠的表現,會破壞你和聽眾之間的關係,毀掉你的演講。.

誠然,在演講開始時,你的許多肢體語言可能都不太正確,需要通過下麵的建議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改正。相信不久之後,你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表現自己,不再需要絞盡腦汁地思考自己的手勢動作是否合適得體。

全方位的肢體語言

許多演講者習慣在身前、胸部下方做一些手勢。實際上,這些人都極大地限製了自己肢體語言發揮作用的潛力。

你可以轉身指指身後的事物,可以彎下腰指指地板,也可以抬起頭往上用手試圖觸碰天空。不要隻模仿你從其他演講家那裏學來的手勢,你應該360度,全方位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而多種多樣的手勢動作能夠使聽眾牢記你的演講。

動作幅度大小取決於聽眾多寡

在單獨和你的上司、朋友或者親戚說話時,手勢動作的幅度應該小一些。因為這時你的聽眾隻有一個人。但是如果你要跟1000人講話,你的動作應該舒展,聲音要更洪亮,更加充滿激情。記住,動作幅度大小就取決於聽眾的數量。

手該放在那裏?

常常有人問我:“安德裏,在我不做動作的時候,手應該放在哪裏呢?”

我要反問你,當你走路、和朋友聊天時,手都是怎麼放的?是的!就像那樣,雙手自然垂在身體兩側即可。

也許在一開始你會覺得這樣很不舒服,因為你沒有做任何肢體語言,手就那麼垂在那裏,看起來有點尷尬。你也許會有一種抬起手來的衝動。事實上,雙手自然下垂是自信的表現,這個姿勢會讓人看起來非常自然,所以你應該多多練習。不久之後,就會習慣這樣做了。

可能一些公眾演講培訓師曾經告訴你在講話時,手應該交叉放在小腹部,呈金字塔狀。一旦有人這麼跟你說,扭頭就走吧!很多教人演講的培訓師,自己的水平都不怎麼樣,可能你遇見的就是這麼個菜鳥級人物。

肢體語言切忌過頻

想要保持在舞台上的活力,關鍵就是創造差異。能改就改,別讓自己的演講變得趣味索然。同樣地,肢體語言也應該千變萬化,動作不要重複。而且如果你一直在使用肢體語言的話,反而會使其失去價值。當你講得某個觀點需要支撐時,就可以做個手勢。但其他時候,就保持兩手自然下垂。演講是語言、停頓、動作的結合,也可什麼都沒有。總之,你的演講應遵循動靜穿插的原則。

偶爾使用不對稱的肢體語言

有些演講者隻會選擇對稱的肢體語言,例如兩手同時做一樣的動作。但為了凸顯演講的差異和變化,對稱的、不對稱的肢體動作你可以同時嚐試,比如隻動一隻手。一旦動作的多樣性增加了,在成為魔力公眾演講家的道路上你就又前進了一步。

動作放鬆,舒展

不管聽眾是多還是少,不管你的演講內容是什麼,都要保持你的肢體動作看起來放鬆舒展。這會使你看起來坦坦蕩蕩,沒有什麼藏著掖著的秘密,也能幫助你和聽眾之間建立親密的關係。另外,你還會看起來更加自信,聽眾會覺得你的話值得一聽。

用手掌示意聽眾

你是不是曾經也聽到過這樣的勸告:“永遠不要用手指著一個陌生人”?或者,是不是曾經有一位演講家用一根指頭指著你?你當時是什麼感覺?是的,你會有一種被指控的感覺讓人很不舒服。

即便演講者處於好意(或本無惡意),但被人用手指著也會讓人有種被控告的感覺,讓人覺得對方似在挑釁。但是,如果你想指定一位聽眾,應該怎麼做呢?

請將手指合攏,伸出單掌向某位或全體聽眾示意。你可以大膽地指點,而聽眾會積極回應你。真正的演講家都知道這個技巧,雖然它很簡單,卻能給你的演講帶來巨大的改進。采用這種方法可以使聽眾感覺舒適自然,還能幫助維持你和聽眾之間的親密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