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扁桃體發炎(1 / 2)

扁桃體是個“好孩子”

扁桃體又叫扁桃腺,按其位置分為齶扁桃體、咽扁桃體和舌扁桃體。通常所說的扁桃體指齶扁桃體,位於口咽兩側的三角形間隙內,對寶寶來說是個重要的免疫器官。它能抵抗侵入人體的各種致病微生物,起到防禦作用,被稱為人體的“健康衛士”。

在新生兒時期,扁桃體很小,到寶寶1歲時,隨著全身淋巴組織的發育,扁桃體會逐漸長大,寶寶4~10歲時,扁桃體的發育達到最高峰,10歲以後又逐漸縮小。扁桃體具有一定的防禦功能,但當機體免疫力低或疾病治療不徹底時,細菌藏於其腺窩深處,又會成為感染疾病的禍根。扁桃體炎在2歲以下很少見,發病高峰是4~6歲,7歲以後發病率逐漸減少。它多在疲勞、受涼、考試前、暴飲暴食後等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出現,主要發病原因是細菌感染。

“扁桃體娃娃”的委屈

部分寶寶的扁桃體炎常反複發作,發作後會出現頭痛、咽痛、乏力、高燒等症狀,而且容易繼發全身感染,如心肌炎、腎炎、風濕性關節炎等,於是,可愛的“扁桃體娃娃”就變成了人人痛恨的“罪魁禍首”、“廢物”。可又有誰能理解“扁桃體娃娃”的委屈呢?

愛護扁桃體

防止扁桃體炎反複發作,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一手抓治療,急性扁桃體炎的治療必須徹底,療程應為7~10天。

平常請愛護可愛的“扁桃體娃娃”,堅持用淡鹽水漱口是個不錯的方法。

這些情況下應該摘除扁桃體

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考慮扁桃體摘除手術,不過一般要到寶寶6歲以後再進行。

·當扁桃體極度肥大,影響了發聲、呼吸和吞咽時;

·慢性扁桃體炎反複發作,每年發作6~7次,明顯影響寶寶身體發育和日常生活;

·如已有腎炎、風濕病、關節炎等並發症,那麼即使發作次數不多,為清除病灶,也有必要實施手術;

·扁桃體上生有腫瘤、結石時;

·扁桃體周圍膿腫時,因為約有1/3的病人扁桃體周圍膿腫會反複發作,為了根除,最好手術摘除扁桃體。

增強免疫力

學齡前兒童的免疫係統正處於“青黃不接”的時候,隨著年齡的增長,它會由弱到強,逐步成熟。這一過程依賴兩點,一個是合理的刺激,比如說每一次的生病,這實際上是免疫係統不斷學習、成長的過程;另一個是兒童自身的營養狀況及體育鍛煉情況。

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寶寶的每一次生病。其實,寶寶每一次病愈後,免疫係統都得到了加強。

許多爸爸媽媽對寶寶的免疫力不滿意,認為其免疫力太差,於是乎想方設法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一旦寶寶生病,又過分擔心、憂慮。這種擔心常常會對醫生的醫療行為產生影響,過度醫療也就不可避免了。比如許多寶寶一生病,爸爸媽媽們就帶他們去打點滴,認為“寶寶免疫力差、吃藥不管用”。殊不知,正是這種過度醫療,對寶寶免疫係統的成熟產生了消極影響。

相信寶寶的免疫力吧!雖然可能暫時有點兒弱,但最基本的抗病能力還是有的。寶寶生病了,不能靠所謂的經驗,還是要多參考一下醫生的意見!

其實,無須靠藥物或保健食品,在生活中稍微注意一下,便能促進寶寶免疫係統的發育,使其發揮出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