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哲學追求與從教生涯(代後記)(2 / 2)

衡水師範1973年的文科班,被當時的校長李真用來搞試點,他要把中專辦成專科甚至大學的水平。課程完全類似於哲學係的結構,組織了幾位水平很高的老師。其中就有一位吳瓊老師。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給我們上哲學課。他在大學的時候擔任聶元梓的秘書,由於派性鬥爭,被下放到衡水師範勞動改造。開始幾年一直打掃衛生,到我們入學的1973年才讓他上課。他非常珍惜,上課格外認真,一有空就和學生們在一起討論問題。我們寫的一些作業他都仔細批改。我們那個時候不知道天高地厚,總覺得天下大事與自己密切相關,比如我寫了一篇讀後感叫作《讓思想衝破牢籠》,拿給吳老師看,他批注的字數幾乎占了我文字的一半。還有一篇《論權利和義務的辯證關係》也是如此。兩年後畢業了,我教中學的政治課。工作中成長了許多,還擔任了所在中學的團支部書記。周總理和毛主席的逝世,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洗禮著我們的思想。1977年我成為一名預備黨員,那是我們黨的十一大剛剛恢複預備黨員製度,而我的申請被批準與黨的十一大召開是同一天。

隨著國家高考製度的恢複,我們幾個青年教師積極地備戰高考,那也是為學校爭光的重要因素。1979年,我考上了河北大學哲學係,終於通過自己的能力圓了大學夢。我首先寫信告訴吳瓊老師,他為我高興,並囑咐我外語十二分重要,有機會還要繼續深造。這個時候,他已經在1978年考入了北京大學哲學係做研究生,導師是張岱年。再後來就失去了聯係,隻聽說是他去了大連,具體學校也不清楚。

大學畢業後,我們七個衡水籍的學生都回到了衡水,但是由於改革開放中人才流動的形勢,我們中又有四個來到了石家莊市,畢竟省會這個大環境能讓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我來到石家莊經濟學院已經近20年,當時它叫“河北地質學院”,是一所直屬地礦部的學院。在這裏,我從一名講師成長為教授,並十幾年擔任教研室主任工作,可以說比較全麵地發揮了自己的能力。除了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學外,還教過《形式邏輯》,研究生的《自然辯證法》,選修課《戲劇藝術欣賞》。在多年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中,我作為一名河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會員,充分利用了這個交流與學習的平台,鍛煉了自己審視與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對我提高教學水平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現在,雖然還沒有打算寫回憶錄,但是資料也已經開始積累,希望能給後人多留下一些精神財富。

最後,要特別說明:本書在出版過程中,得到了我的老上級侯萬福教授的悉心指導,得到了河北人民出版社編輯趙蕊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孫浩同誌的鼎力相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地感謝!

王秀娟

2013年7月1日於石家莊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