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地理考(1 / 2)

窮極無聊,把《新宋》當中提到的地理名詞作了整理,供大家參考。如果前後多次提及同一地名,則批注後不再重複。

《十字‧熙寧二年》所提地名多為汴京城內石越亂逛之所在。汴京諸城門及地名原擬統一在本處說明,然欠缺汴京地圖,隻好割愛。

汴京:北宋四京之一的東京,實際首都所在地,現今河南開封。

汴河:即為隋代所開通濟渠,開封城中汴河兩岸,素為繁華之地,名畫《清明上河圖》便可見當時繁華。

華山:西嶽華山,今陜西境內。

《十字‧名聲鵲起》三處地名都係指當時棉花產地。

嶺南:係指五嶺以南,時屬廣南東西路,今廣東廣西。

崖州:海南島南部,時屬廣南東路,今海南三亞。

鬆江:未見此地名,然宋代上海、鬆江、嘉興地區屬秀州,最接近現代鬆江地區的宋代行政區是華亭縣,屬兩浙路。

《十字‧終南快捷方式》洮河:時屬秦鳳路,現今甘肅洮水上遊流域,當時的洮州城約為現今甘肅臨潭縣。

杭州:時屬兩浙路,今日浙江杭州。

曹州:待考,疑為當時京東西路興仁軍,今山東荷澤。

五丈河:即廣濟河,通往山東的運河。

白水潭:汴京城外西南十裏之一處村落,地圖未見、史書未見,隻見於《新宋地理考》。

永興軍路:今陜西省大部,武功縣以西屬秦鳳路。

《十字‧集英殿風波》潭州:時屬荊湖南路,今湖南長沙。

真定府:李丁文的老家,時屬河北西路,今河北石家莊以北。

慶州:熙寧二年宋夏戰場宋軍大敗之所,時屬永興軍路,今甘肅慶陽。

寧州:鄧綰任通判所在,時屬永興軍路,今陜西寧縣。

彬州:集英殿劉庠禦前無禮,被貶斥為彬州縣丞,時屬荊湖南路,今湖南彬州。

《十字‧學術與政治》西京:北宋四京之一,為今河南洛陽。

大名府:北宋四京之一的北京,青苗法改良條例試行地點,當時知府為舊黨韓琦,時屬河北東路,今河北大名。

應天府:青苗法改良條例試行地點,段子介讀書之所,時屬京東西路,今河南商邱。

洪州:段子介老家,時屬江南西路,今江西南昌。

渝州:熙寧年間夷人作亂之地,時屬夔州路,今四川重慶。

撫寧諸堡:種諤兵敗失陷於西夏之地,待考。

襄州:權知開封府事韓維請郡之處,屬京西南路,今湖北襄陽。

永濟:熙寧四年黃河決堤處,待考。

檀州:熙寧四年黃河水漲威脅汴京,曹村與小吳村為關鍵處,待考。

渾州:熙寧四年黃河決堤處,待考。

塞門砦:宋夏邊境,為西夏軍占領,待考。

安遠砦:宋夏邊境,為西夏軍占領,待考。

綏州城:宋夏邊境,為宋軍占領,待考。

《十字‧拗相公》永州:宣德門叩闕事件後,鄧綰貶知永州,時屬荊湖南路,今湖南永州。

江寧:王安石請辭歸隱之處,時屬江南東路,今江蘇南京。

沙苑:牧馬監所在地,時屬永興軍路同州,今陜西大荔。

安陽:牧馬監所在地,時屬河東西路,今河南安陽。

《十字‧離間計》東京:遼國五京之一,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

中京:遼國五京之一,中京大定府,今內蒙熱河七金山南麓。

南京:遼國五京之一,南京析津府,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