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血染海龍囤(3 / 3)

婁山關到海龍囤之間所有苗寨的人已經提前半個月全部轉移到了海龍囤,此刻聚集在海龍囤的人已達數萬,從楊氏家族鎮守播州的那天起,楊氏先祖除了告誡後世子孫要順從朝廷之外也同時修建海龍囤,以給後世子孫留一條退路。可時間到了萬曆二十八年,播州這個地方的世襲土司製度已經跟這個時代不合拍,蓬勃發展的明王朝已經容不得這個世襲製度的存在。

海龍囤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是整個播州最險峻的地方,須仰視,隻有一條上山的階梯,上階梯的人隻能爬上去,所以四川的地方官一般都不願意上海龍囤來,轎子也根本上不去。 三月中旬八路大軍已經合圍海龍囤,楊應龍將我們叫到了他的王宮裏,這是我們來海龍囤後第二次見到楊應龍,楊應龍憔悴不已,仿佛一夜間滄桑了十年,楊氏家族的人都在這裏,楊應龍的弟弟楊兆龍,長子楊朝棟,二女楊真瑞。楊應龍向我們介紹了當前的嚴峻形勢,表達了楊氏家族將為播州玉碎的決心,我本想安慰楊應龍幾句,但我知道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是蒼白的,楊應龍向身邊的人點了點頭,身邊的人從殿後帶出來一個小男孩。

“這是小兒楊奉祿,李大人帶他走吧,給楊家留個後。”楊應龍平靜的說道。

我沒有接話,因為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能力帶走楊奉祿。於是我向王本道看了看。

本道上前一步拱手道:“楊宣慰,貧道遊方大半輩子一無所成,但十歲時就開始了修道,法術還是略懂的,所以能夠保證小公子平安。”

“如此我就放心了,這是兩百萬兩銀票,諸位拿去吧。”楊應龍說完,一個家丁捧了一盒銀票遞了過來。

我麵露疑色。

“李大人不要誤會,這是為了讓我的後世子孫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楊應龍說道。

聽他這麼說,我便接下了銀票。

“還有一件事,囤上的金銀珠寶我都埋藏在幾個秘密地點,我會把地點都告訴你,等囤破之後,如果播州還有存民,你把這些金銀分給他們,也算我楊應龍給播州百姓做的最後一件事情。”楊應龍說道。

“想我楊家世代忠效朝廷,出錢、出力、出人,如今卻落的這個局麵。”楊應龍歎息道。

我看了看楊應龍便開導道:“自洪武年間起,漢人勢力便不斷向播州擴張,改土歸流已是時代的必然,現如今到萬曆朝才進行也是楊家世代所積之德使然,況且楊宣慰對七姓土司的殺戮又作何解呢?”

楊應龍聽後默不作聲。

“李大人,你錯了,土司之間互相殺戮從古至今皆如此,幹朝廷何事?況且綦江本就播州故土。”楊應龍弟兆龍在旁邊插話道。

楊應龍擺了擺手,示意不要再說了。

接下來楊應龍命人將所有的古玩、瓷器打碎,將所有儲存的絲綢、棉布燒掉。從三月開始一直到六月,官軍圍攻海龍囤已經一百天了,楊兆龍、楊朝棟、楊真瑞帶著九股苗兵擊退了官兵的一次又一次進攻,囤下遍地官兵屍體,我在遠處看著楊真瑞那紅衣飄飄的戰袍,看著楊真瑞那颯爽英姿。官兵在通往海龍囤的路上修建了堡壘,采取步步推進的戰術,海龍囤上的一道道防線都被劉鋌、馬禮英攻破,楊應龍的播州兵全部聚集在海龍囤的最高部,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上陣助防。

六月底,劉鋌帶人從海龍囤的後山崖用繩索攀登了上來,海龍囤的前方也被馬禮英攻破,眾苗兵跟官軍展開最後的殊死搏鬥。楊兆龍戰死,楊朝棟被俘,幾十個官兵圍著楊真瑞,渾身是血的楊真瑞拿著佩劍往脖子上一抹。

楊真瑞披散著秀發,雪白的脖子上有著一道細細的血痕,紅色的袍子並不能遮擋住她玲瓏的軀體,楊真瑞緊閉雙眼,山風拂過,似乎拂動了她的秀發,她就像一朵美麗的杜鵑花凋零在海龍囤上,她生於這片土地,也當然屬於這片土地,還有屬於她的榮譽。

官兵上的囤來,肆意斬殺,十幾歲的孩童也慷慨赴死,整個海龍囤上血流成河,成了人間地獄,楊應龍點燃了王宮,跟自己的侍妾****而死。

“我們該走了。”我對王本道說道。

“是該走了。”本道淡淡的說道。

本道脫下道袍,將道袍拋向了天空,道袍遇風而長,我們都跳到了道袍上,我牽著楊奉祿和都筠苡望著海龍囤上的廝殺場麵,和陸瀟瀟、王子龍、王本道還有幾個隨從一起離開了這片土地。

整場播州會戰曆時一百餘天,官軍斬首二萬五千具,俘獲一千餘人,楊氏家族被俘七十餘人,楊朝棟等核心人員押赴京城淩遲處死,楊應龍屍體帶往京城挫屍,播州餘民隻剩一二,整寨皆空,田地荒蕪,餘者皆為老弱病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