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少年諸葛(3 / 3)

“依照書院的規定,就讀之學生應克己奉學、專心攻讀,不可妄論時政,不可聚眾暄嘩,更不能妄評書院之尊長!諸葛亮危言聳聽宣揚不利於州牧大人之語,當開除學籍,不可輕恕!”宋忠大聲道。

“開除學籍,這太嚴重了吧!”黃承彥道。

宋忠冷冷一笑聞承彥兄之女與諸葛亮有舊,今兄此話似有為諸葛亮開脫之嫌,若是傳將開去,恐不利於承彥兄之名吧!”

宋忠咄咄逼人,趕走諸葛亮的好處不僅可以進一步壓製司馬徽、黃承彥一派的勢頭,更可以使自己在競爭書院院長的過程中給劉表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黃承彥臉上掠過一陣紅色,他怒而站起兄此話來,不覺得有**份嗎?若是實在看不慣在下,今日我就當著諸位同僚的麵,辭了這個教席。”

黃承彥罷,從懷中取出一方印章,重重的摔到宋忠的麵前。

“承彥兄既辭,徽也不獨留!”司馬徽跟著大聲道。

兩人罷,在眾人目蹬口呆的注視下,大步跨出大門,頭也不回的走了出去。

襄陽書院的教席在劉表的資助下,每月的俸祿在當時來,是相當的豐厚的,有許多人千方百計爭破頭都想在書院謀個位子,而那些已有了位子的,無一不想著保住這個既能表明身份又能產生巨大優越感的教席職位,而象司馬徽、黃承彥這樣不當財物當回事的,倒也真是少有之至。

宋忠得意的用朱筆在書院學生名冊上輕輕一劃,將諸葛亮這個名字從學生名單中勾去,從而往後,這個人再不會找麻煩了!

除名——,就在司馬徽、黃承彥、楊慮等師長好友為諸葛亮的遭遇忿忿不平時,那個年輕自信的少年卻沒有流露出些許的不開心,相反,他更有一種解脫的快感。

被宋忠趕出襄陽書院的諸葛亮此時正在恩師龐德公的住所內,與好友龐統、龐山民相談甚歡。

“孔明,那個襄陽書院不去也罷,在那個汙煙獐氣的地方多呆了,氣憋不過!”話的是坐在諸葛亮對麵的一個濃眉掀鼻,黑麵短髯的男子。

此人相貌極陋,與麵如冠玉的諸葛亮坐在一起,直如一個上,一個地下。

諸葛亮聽罷,大笑道:”士元還不知我之性情嗎?那宋忠以為得計趕走了我,豈不知我早有心棄了那溜須拍馬之所。”

“方今下大亂,四方雲擾,統聞學聖人之書,當學濟世安民、安邦定國之策,然後擇遇明主,一展才能,觀今之江夏戰局,不知孔明兄有何高見?”龐統問道。

諸葛亮淡淡一笑,自酎了一樽酒元兄慧眼如巨,難道看不出劉荊州畢全力攻敵一點之弊,漢陽一戰,以強攻取之,即便獲勝,也將得不償失,而倘若敵出偏師襲取身後,則荊州軍必軍心大亂,此兵家之大忌也。”

龐統長歎一聲荊州長於謀略而短於勇銳,今舍己之長而以短擊敵,焉能不敗,可惜異度、德珪、公悌眾人皆不識矣!”

諸葛亮放下酒樽必,恐是有識不便直言才是。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現在高寵必然已在謀劃一舉破敵的策略,明日一早,我便動身往沔陽去見過蒯越大人,希望一切都還來得及。”

蒯越與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是同族,憑著這一層姻親關係,諸葛亮要見到蒯越並不是難事,而以蒯越的身份、地位,以及在劉表跟前的影響力,一旦動蒯越,也就能為最終服劉表多幾分把握。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g;

高衙內新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