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節(2 / 3)

下一部文什麼時候開還沒有確定,可以的話,請戳作者專欄。再次叩謝!

☆、附錄

有考據,並會特別說明小說中我為行文而更改的地方。

【武威公主】

武威公主拓跋氏,原是拓跋燾的妹妹,公元437年嫁北涼哀王沮渠牧犍為皇後。而牧犍之妹興平公主則嫁給拓跋燾。其他故事發展略同於小說。後來武威公主去世後,仍與沮渠牧犍合葬,原因很值得探究。

牧犍被拓跋燾殺時,武威公主已經有了一女,而且這個女兒長成了。武威公主心疼女兒,拓跋燾也對這個外甥女頗為疼愛,因而破格封這位沮渠氏的女孩子也為“武威公主”,史稱“小武威公主”。小武威公主出嫁高潛後,念及自己一氏已經無人,所以將自己所生的高氏之子,改姓沮渠,繼嗣娘家,這個兒子最後還是要求恢複本姓,襲親父之爵。

【拓跋濬】

拓跋濬為拓跋晃長子,從小深得祖父拓跋燾愛重,常跟隨在太武帝左右,被稱為“世嫡皇孫”。宗愛殺死拓跋餘的時候,殿中尚書長孫渴侯與尚書陸麗等人擁立拓跋濬為帝(其實不是高允哦!但是人物太多會昏頭的對不對?)。拓跋濬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興安,史稱文成帝。

政治貢獻不多廢話了,不過在他祖父大肆滅佛之後,這位文成皇帝複興佛教,著名的雲岡石窟便是從他開始興建。(我去過!╰(*°▽°*)╯)拓跋燾是其間唯一站立著的一位皇帝佛像,據導遊大人說代表著對他滅佛的贖罪。233……狐狸你慘了幾千年了……

拓跋濬去世時年僅二十六歲。風評不壞,更重要的是,他的皇後馮氏——亦即文明太後——是北魏僅次於孝文帝的重要角色。

【馮氏(文明太後)】

阿雁的小名,大約出於後人杜撰。但是作為北燕王室的後人,馮氏及其後幾位馮姓皇後、皇妃的故事,在宮史中大放異彩。孝文帝的大馮後小馮後,可以yy的話題簡直了!!

馮雁(先這麼叫吧),沒入宮中為奴婢,得到了姑母——太武帝昭儀馮氏——關心和教導,而且居然被當時的皇孫拓跋濬看上了。拓跋濬即位後,馮雁先貴人,後皇後。拓跋濬長子獻文帝拓跋弘母親李氏,被追封皇後,估計也是死於子貴母死的風俗。拓跋弘繼位後,馮雁以嫡皇後而被尊為太後,把持朝政,但在高允的影響下,她吸收漢法、重用漢人、推行漢化,朝野一片欣欣向榮。後來的孝文帝拓跋宏,也是在這樣的影響下,對漢化的推進做出了幾近激烈的改革。

為政,馮雁是個開明的太後,但是感覺她也是個權勢欲很旺盛的女子。拓跋濬在世之初,非常喜歡她,但是到了後期,夫妻卻不太和睦。拓跋濬死時,馮雁蹈火自盡,被左右救下。而其後,她以太後聽政,幹預朝政,終於引起了皇帝拓跋弘的不滿。拓跋弘殺死馮雁的親信大臣,而後把皇位傳給長子拓跋宏,退位成為太上皇(感覺裏麵有故事對不對?),未過多久,馮雁便下毒殺死了皇帝拓跋弘。

太皇太後馮雁,更加專斷獨行,一次幾乎差點把孝文帝拓跋宏餓死在宮中,還有一次差點把孝文帝打死,但小小年紀就很腹黑的拓跋宏,默默承受,並以他的孝行,終於讓沒有血緣關係的祖母網開一麵。馮雁此時年方而立,性致正高,男寵無數,故事和佳話並存。拓跋宏默默地看著,恭敬地遵從著祖母的愛好。在他的婚姻上,也是默默接受祖母的安排——兩個皇後都姓馮啊姓馮,然後呢,一個被稱為馮廢後,一個被稱為馮幽後,這裏的故事狗血有趣得要命,不過兩女的命運大家自己想吧。

【高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