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掉頭就走。
年曉米坦白的那幾天連飯也吃不下,他心裏難受,但是更怕媽媽難受,那比不讓他吃飯還要命。米瑞蘭看著兒子尖尖的下巴,心疼得不行。她是狠不下心去讓兒子受那等罪的,何況這種事她打聽過了,就是遭了那份罪也未必治得好,就算了麼,咱喜歡男人女人,礙著旁人什麼事了。
一晃這麼多年,年曉米念了個還算不錯的大學,找了個賺的比普通工薪多也多不了多少的工作,日子也算是安穩了。
但是年媽媽又開始犯愁,因為兒子交不到男朋友。
她在網上逛來逛去,發現所謂的同誌圈子混亂得超乎自己想象,讓兒子網上交友的念頭算是絕了。至於現實裏,似乎就更沒多少希望了。
年曉米二十四了,年媽媽小心翼翼地觀察他,發現他對帥氣的男人也是淡淡的,完全沒有當年年爸爸見到異性時的熱情主動,也沒有自己做姑娘時看見漂亮小夥子會臉紅的情況發生。年媽媽開始不安了,她認真研究過資料的,性向除了同性,異性,雙性,還有一種叫無性。最後這一種在年媽媽看來還不如同性戀呢,一輩子孤孤單單的,到老了可怎麼辦啊。
年媽媽越想越難過,越想越覺得都是自己對不起兒子,自己老公也對不起兒子,想得簡直眼淚都快要掉下來了。
年曉米停下筷子,仔細看了看發呆的媽媽,小聲問道:“你咋不吃了?”
“哦,在吃,你也吃。來,多吃點排骨,你看你幹巴瘦的,什麼時候才能長胖……”年媽媽絮絮叨叨。
年曉米的注意力果然又被轉移到了食物上。
這就是吃貨的幸福。隻要有好吃的,什麼都成了浮雲。
貪吃這件事其實這也怪不得年曉米,他小時候被餓怕了。
年爸爸的家在外地,離得太遠夠不著。米瑞蘭家裏又人丁稀薄,隻有一個久病的母親由姐姐照顧著。年曉米父親剛過世那會兒,沒人能幫著她帶孩子。常常是她在醫院裏昏天黑地地忙完,才想起兒子還被丟在托兒所,心急火燎地趕過去,一麵給阿姨賠笑臉,一麵還要安撫餓得眼淚汪汪的兒子,怎一個難字了得。
年曉米二十幾年人生裏最糟糕的記憶之一就是媽媽值夜班的晚上,二十幾平米的小屋對一個五歲的孩子而言大得可怕,他從裏屋轉到外屋,廚房轉到陽台,找不到吃的,也找不到爸爸,就趴在陽台的窗子上一麵啃手指一麵往大院門口望,黑乎乎的人影一個又一個,哪一個都不是他的媽媽。
高考時,年曉米想也沒想就填了本市的大學。他戀家,戀媽,走遠了,他怕自己死在外麵。
米瑞蘭做飯的手藝很是不賴,年曉米打小吃著媽媽的飯菜長大,養出了一張很刁的嘴,很有點孔老夫子割不正不食的架勢。於是進了大學,他理所當然地悲催了。大學食堂的夥食,人人都知道是怎麼個狀況。年曉米每個周末都往家跑,還是過得有點半死不活。每當他看到食堂炒得看不出原材料的菜色和半生不熟的米飯,滿腔食欲就統統都化作了怨氣。頭一個學期下來,年曉米掉了整整十五斤。
學校後頭的腐敗街飯菜倒是好吃,可是年媽媽不放心,誰知道都是拿什麼東西做出來的!
於是年曉米靠著一台豆漿機和一口電飯鍋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他的吃貨本質也從那時候開始逐漸暴露。
到了大二,整個西區都知道,男寢C棟住著個自己做飯吃的男生,而且還做得挺好吃。年曉米憑著他的好手藝交到了不少朋友,或者說,飯友。人多點子多,信息也多,大夥兒隔三差五就湊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