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腿有的人坐著時總愛把一條腿架在另一條腿上。蹺“二郎腿”,會壓迫腿部的血管,使血管回流不暢通,造成小腿疲勞發麻。架腿破壞軀幹的生理彎曲,長期會造成脊椎彎曲。
貪坐吃飽飯就坐在沙發上看書、看電視,一坐就是半天,長期下去就會使脂肪堆積在臀部、腹部,造成腹部凸起,身體變得肥胖難看。
——洗澡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水溫不宜過高:一般水溫在25℃即可。過熱會使人暈倒,過涼又易使人感冒。
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20~30分鍾即可。因為溫、熱水浴能使血液大量集中於體表,時間過長易產生疲勞,還會影響內髒的血液供應和各項功能,久熱能使人虛脫。
飽食和空腹不宜入浴:洗澡能夠影響消化功能,飯後馬上洗澡會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日久還可引起胃腸道疾病;空腹入浴可能引發低血糖,洗澡的人會感到疲勞、頭暈、心慌甚至虛脫。
打肥皂不宜過多:每洗一次澡打一遍肥皂即可,過多反而會刺激皮膚。
春捂秋凍保持健康——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衣
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受春夏秋冬循環變化的影響,體內形成了一種生理性散熱和保暖功能。冬天,為抵禦寒冷,人的表皮汗腺和毛孔都呈現出閉鎖狀態。冬去春來,毛孔逐漸從“冬眠”中蘇醒過來,皮膚開始活躍了,汗毛孔閉鎖程度相應降低。因而春風較大的時候,盡管不是很冷,卻能長驅直入肌體內部,使人有“春寒凍人透心涼”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人就可能患感冒或並發其他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氣不穩定,過早地脫掉棉衣或穿得太少,就很容易著涼感冒。
秋天的降溫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人們逐漸添加衣服,以適應外界環境。過早地穿上棉衣,不經過適度的寒冷刺激,對健康也是不利的。
當然“春捂”和“秋凍”都要因人、因時而異,而且要適度。
——幾種人不適宜“春捂秋凍”
心血管疾病患者:天氣寒冷可以導致血管痙攣,最終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絞痛。
腦血管疾病患者:當氣溫、氣流等氣象變化劇烈時,機體受到寒冷刺激後交感神經發生興奮,全身毛細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心髒負荷加重,腦部缺血缺氧;加上空氣幹燥,人們消耗水分多,體內容易缺水,致使血液黏稠,血流減慢,導致腦血栓等腦血管疾患。
消化性潰瘍患者:多數潰瘍病患者具有周期性發作的特點,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更為突出。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潰瘍病的高發季節。
呼吸道疾病患者:“春捂秋凍”會使感冒、氣管炎、肺炎及肺心病加重,而且這些疾病在秋冬季節明顯高發。
剔牙和挖耳對健康無益——牙不剔不稀,耳不挖不聾
牙齦很嬌嫩,剔牙時可能損傷牙齦表麵,細菌乘虛而入就會引起牙床發炎。牙齒表麵包著一層牙釉,對牙本質起保護作用。但是牙根處的牙釉質很薄,經常剔牙就會使牙釉磨損,牙齒失去了保護層就會對冷、熱、酸、甜敏感,引起牙痛。因此不能養成剔牙的習慣,齒縫經常嵌塞食物要積極尋找病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消毒不嚴、管理不善的牙簽容易引起疾病任人抓取的牙簽上會附帶各種各樣的細菌、病毒,這些細菌、病毒會通過牙簽進入人體。據衛生部門化驗,一根小小的牙簽上竟“藏”著幾萬個細菌。
牙簽使用不當,容易導致牙周疾病如果沒有塞牙現象而用牙簽亂剔牙,或牙簽使用不當,都會造成牙齦炎、牙齦萎縮、牙間隙增大,從而誘發牙周疾病。所以切不可將牙簽用力壓入牙間乳頭區,這樣會使本來沒有間隙的牙齒間隙增大,造成牙周病。
如果不用牙簽,怎麼使塞進牙縫的食物出來呢?一般提倡飯後漱口,實在漱不出來,可以用牙刷刷,或者用手帕、毛巾按在食物所塞的部位輕輕一擦就可以出來,這些都比牙簽好得多,也不會帶來什麼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