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1 / 3)

稿都沒了,所以最近的確很難保證日更並且準時

求客官們諒解

☆、大結局二(2)

安玉當然不會為了這麼丁點兒大的小事就去死,皇帝也不可能允許這種發生。實際上,為了防止太子做出什麼讓大家都尷尬的事兒,皇帝幾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下旨將安玉封為昭嫻公主,下嫁給王青雲的長孫。

聖旨一下,壽康便寫信給了永寧,詢問她是否要來觀禮。據送信的人回報,王太後接到信很高興,不多時便寫了回信說一定要來觀禮。

太子聽說之後自然百般不痛快,但太子妃到底更清醒些,“您別這樣,其實這也未必不是好事。畢竟,安玉是緬甸王妹,如果真娶回來……外頭還不一定說什麼話呢。到時候也許反而於東宮不利。依我看,既然事不成,那您不如表現得大方些,給安玉妹妹一份兒厚禮,也算是跟皇父表態,證明您對此並不介意。”說罷,太子妃還遞上了自己擬定的禮單,“太子,小不忍則亂大謀,如今事已至此,還是讓陛下知道您的態度才好。免得給了小人可乘之機,讓他們在陛下麵前嚼舌頭去。”

太子聽了想了一會兒,突然冷笑一聲,“你錯了。你別以為我不知道這事兒是怎麼回事。還不就是因為我那位好姑姑麼?說什麼不給人做小,哼,做太子側妃和給普通人家做小能一樣麼?如此強詞奪理還不就是因為一心一意巴望著扳倒我,怕到那個時候連累了這個丫頭?她也不想想,憑她能不能扳倒當朝太子,也不想想一個異族女子做太子側妃是什麼樣的大造化。還敢回絕我?”

太子妃見他憤憤不平,心中更是憂懼,想了半天才說了一句,“太子這樣的心,萬不可讓陛下知道了。”

“你放心,我這樣的心,豈能瞞得過皇父呢?皇父禦極多年,什麼樣的人心沒體察過?我這點子微末道行,還想瞞過他?你也不必忙活了,順其自然罷。”太子自嘲地笑笑,“也怪我連累你。好端端的,當初要是聽話娶了薛家的姑娘,好歹,也能讓你平平安安無驚無懼過此生。我對不住你。”

太子妃聽著心酸,“您說這樣的話可讓我如何自處呢?做這個太子妃是我的福氣,我從進東宮的那一天起就想好了,這輩子是做皇後也好,做什麼也罷,總之您就是我的夫君,就是我的天。天隻要不塌,我自然一切都好,天若塌了,那我就陪著去了,那也沒什麼不好。這都是命,命中注定,我該有這份富貴,也該受這番劫難。不過太子也別灰心,陛下不也沒說什麼麼?或許,這回就跟以往一樣,陛下不舒服一段日子,也就好了。父子嘛,沒有隔夜仇的。”

太子搖搖頭,“父子沒有隔夜仇,但君臣有。你甭安慰我了,這些事兒我心裏有數。打從徐家滅門的那一天起我就日日戰戰兢兢,如今這一天總算是快到了……我跟你直說罷,我就想著呢,如果皇父準我這次所求,那就說明皇父還想著留我。但如果不準……那不管他是出於什麼想法,總之都是不打算保我了。你看著罷,牆倒眾人推,薛、朱兩家隻怕都要等不及了。”

薛、朱兩家沒有等不及,實際上在聽說安玉的婚事後,兩家除了向王家做象征性地道賀之外,並沒有任何表示。甚至當有人按耐不住,跟薛昭鴻打探的時候,隻從薛昭鴻口中聽到這樣的回答,“昭嫻公主是緬甸王妹,其母又是賢皇後獨女永寧長公主,身份尊貴,自然不同於其他外藩貴女。故而,東宮雖好,畢竟有主,陛下這麼做一來是顧全壽康和永寧二位長公主的心,二來也是體諒太子妃呢。我等做臣子的,不可再妄加揣測。否則,大不敬之罪,非人臣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