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剖宮產產婦看護(2 / 3)

(七)鼓勵產婦盡早下床活動

隻要體力允許,產後盡量早下床活動,並逐漸增加活量。這樣,不僅可促進腸蠕動和子宮複位,還可避免發生腸粘連、血栓性靜脈炎。

(八)進食不宜過飽

剖宮手術時腸道不僅要受到刺激,胃腸道正常功能也被抑製,腸蠕動相對減慢。如多食會使腸內代謝物增多,在腸道滯留時間延長,這不僅可造成便秘,而且產氣增多,腹壓增高,不利於康複。所以,術後6 h內應禁食,以後逐步增加食量。

據研究,魚類含一種有機酸物質,它有抑製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不利手術後的止血及傷口的愈合,所以應勸慰產婦少食魚類。

(九)及時排便

剖宮產後,由於疼痛致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時排泄,易造成尿瀦留和大便秘結,故術後產婦應按平時習慣及時大小便。

(十)嚴防感冒

感冒咳嗽可影響傷口的愈合,劇烈的咳嗽甚至可造成切口撕裂。因此,要交代產婦嚴防感冒。對已患感冒的產婦要及時服用藥物進行治療。另外,要確保腹部切口和會陰部的清潔,刀口發癢時不要搔抓,更不要用不潔物品擦洗。

(十一)指導剖宮產婦做健身鍛煉

剖宮產術後10天左右,如果身體恢複良好即可進行健身鍛煉。方法如下。

1.仰臥,兩腿交替舉起,先與身體垂直,後慢慢放下來,兩腿分別做5次。

2.仰臥,兩臂自然放在身體兩側,屈曲抬起右腿,並使其大腿盡力靠近腹部,腳跟盡力靠近臀部,左右腿交替做,各做5次。

3.仰臥,兩膝屈曲,兩臂交叉合抱在胸前,後慢慢坐成半坐位,再恢複仰臥位。

4.仰臥,兩膝屈曲,兩臂上舉伸直,做仰臥起坐。

5.俯位,兩腿屈向胸部,大腿與床垂直並抬起臀,胸部與床貼緊,早晚各做1次,每次做時,從2~3min逐漸延長到10min。

二、剖宮產後母乳喂養姿勢指導

(一)床上坐位喂奶法

產婦取坐位或半坐臥位,在身體的一側放小棉被或枕頭墊到適宜高度,同側手抱住嬰兒,嬰兒下肢朝產婦身後,臀部放於墊高處,胸部緊貼母親胸部,產婦用手以“C”字形托住乳房,嬰兒張大嘴巴含住同側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吸吮。

(二)床下坐位喂奶法

病房坐椅一張放於床邊,產婦坐於椅上靠近床緣,身體緊靠椅背,以使背部和雙肩放鬆,產婦身體的方向要與床緣成一夾角。嬰兒放在母親床上,可用棉被或枕頭墊到適宜高度,產婦環抱式抱住嬰兒哺乳,其他姿勢同床上喂奶法。

(三)正確姿勢

1.母親喂奶的體位直接影響嬰兒含接姿勢

(1)平臥位,由於重力作用,乳暈不易凸起,嬰兒不易含住乳頭及大部分乳暈,且嬰兒麵向母親,方向朝下,要承受頭部的重力,嬰兒感受不適。

(2)側臥位,也不利於達到正確的含接姿勢,容易出現乳頭疼痛及乳損現象。

(3)坐位哺乳是最佳體位,剖宮產產婦由於最初幾天腹部切口疼痛,此體位受到一定的限製,常呈半坐臥位姿勢。傳統的橫抱式坐位喂奶母親要抱住嬰兒身體,有切口的腹部要承受嬰兒體重的壓力和摩擦,母親勞累、緊張,較難控製嬰兒的頭部。因此,含接姿勢受到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