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會陰切口的傷口一般需7天才能愈合。此時,會陰表麵組織雖已愈合,但是深部肌層、筋膜需6~8周才能得以修複。如果過早恢複性生活,可導致傷口裂開、出血。
(2)當產婦患有貧血、營養不良或陰道會陰部發生炎症時,均可延遲會陰傷口的愈合。
(3)除了會陰部表皮層用絲線縫合外,內層肌肉、皮下脂肪層均用羊腸線縫合。由於人體組織羊腸線的吸收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加上羊腸線的質量、會陰部是否嚴格消毒等問題,也會影響人體組織的吸收。
(4)當然,由於男方在妻子處於妊娠晚期、產褥期時禁欲時間較長,一旦恢複夫妻生活,往往動作激烈,這樣也很容易引起會陰組織損傷、出血、裂開。因此說,產後一定要等會陰傷口完全愈合後方可恢複性生活。首次性生活時,因分泌乳汁,喂養嬰兒,營養及體力消耗較大,體內催乳素上升,抑製排卵,性激素下降,陰道分泌物減少,幹澀不潤滑,性欲降低,陰道壁及生殖器組織均較脆弱,所以要求性生活時丈夫動作要柔和,決不能粗暴。一旦恢複夫妻生活或性生活結束後發現陰道出血,應立即就診,莫因“難為情”而自己草草止血了事,以免延誤治療。
2.哺乳期避孕
(1)宮內節育器由於哺乳期婦女的子宮比非哺乳期小一些。因此,最好在哺乳期恢複月經後或斷乳後再放置宮內節育器,以免放置的宮內節育器相對變小,容易移位而失去避孕作用。
宮內節育器應該在經後3~7天安放是最佳時期,放環一般情況下是可以承受的,建議放環後的第1,3個月最好到醫院進行隨訪,一是看環的位置,再還要看出血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處置,減輕症狀,以保證這3個月的時間能夠安全度過。
(2)男性避孕套可以起到屏障作用,不僅可以阻隔精子進入女性生殖道而達到避孕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種細菌和病毒感染或傳播,對預防傳播性疾病很重要。
(3)皮下埋植劑和單純孕激素避孕針含孕激素藥具的避孕效果很可靠,既不影響乳汁分泌,又不影響孩子生長發育,這種方法的不良反應是有些婦女會出現月經失調,有點滴出血,經期延長,時間過長發生閉經等。
一般來說,最初使用避孕套較好。等到來過2~3次月經後,若月經正常,可去醫院檢查,如果情況正常,可考慮放置功能避孕器——放環。由於放環可能引起月經過多,所以月經量多者不宜放置;在產後短期內服口服避孕藥或注射用的避孕針或皮下埋植的避孕藥是不合適的,這是因為避孕藥主要是孕激素或雌激素,通過激素類的藥物來抑製排卵而達到避孕的目的。產後,卵巢的功能剛剛恢複,尚不很穩定,如果使用了避孕藥物,就可能對以後卵巢功能的恢複有不良的影響。
當然,如果身體不容許再次妊娠,或孩子已夠,經夫婦雙方認真考慮,產後行絕育手術也是一種避孕方法。
(十)生理鍛煉
分娩後,陰道經過擴張而肌肉彈性往往減弱。這時如果不注意加強骨盆肌肉鍛煉,就可能使陰道鬆弛。練一練骨盆體操有助於鍛煉陰道和肛門括約肌力量,陰道鬆弛者不妨用之。
1.臥式鍛煉
(1)靠床沿仰臥,臀部放在床沿,雙腿挺直伸出懸空,不要著地。
(2)雙手把住床沿,以防滑下。
(3)雙腿合攏,慢慢向上舉起,向上身靠攏,雙膝伸直。
(4)當雙腿舉至身軀的上方時,雙手扶住雙腿,使之靠向腹部,雙膝保持伸直。
(5)慢慢地放下,雙腿恢複原來姿勢。如此反複6次,每天一次,可長年堅持不懈。
2.立式鍛煉
(1)站立。
(2)雙腿分開,收縮兩側臀部肌肉,使之相夾,形成大腿部靠攏,膝部外轉,然後收縮括約肌,使陰道往上提的方向移動。
經過耐心鍛煉,即可學會分清陰道和肛門括約肌舒縮,改善陰道鬆弛狀態,提高陰道的夾縮機能。
產後適時適當運動能促進產婦盡快康複。陰道自然分娩者應於產後6~12 h起床稍事活動,產後第2天可在室內隨意走動,並做產後保健操。行會陰側切或剖宮產的產婦可在產後第3天起床活動,拆線後可開始加大活動量。
二、心理恢複
產後在生理方麵體重減輕,腹部恢複平坦,但不會有輕鬆的感覺,會感到特別勞累,因為寶寶夜晚經常哭鬧。如果親自哺乳,產婦會感到整日被孩子糾纏,特別煩躁。如果人工喂養,更是因孩子一天數次的吃、喝導致疲憊不堪。由於長期抱孩子,還會感到背痛,或其他部位的疼痛。
這時,產婦缺乏對“性”的欲望,有時感到興奮,但更多的時間產婦會感到挫折和無聊,感到失措和無助,情緒低落,鬱悶不樂。
心理因素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處於分娩時的初產婦心情特別複雜,不良的情緒可導致神經係統功能紊亂,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機製進行,從而導致難產、剖宮產等。為了減少或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我們應該重視產婦的心理活動,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使她們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順利分娩。
(一)分娩前產婦的心理特征及護理
1.分娩前的產婦往往有以下共同的心理特征
(1)恐懼、焦慮、緊張、興奮。
(2)擔心分娩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
(3)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和幫助,盼望盡快順利結束分娩。
2.心理護理措施
(1)周圍的人要以熱情、親切、和藹的態度對待產婦,了解入院須知和住院環境及注意事項。
(2)這一時期產婦要盡可能地多休息,多吃水果和粗纖維蔬菜,不要吃巧克力和甜食,少吃多餐。身體健康可使情緒穩定,因此,應盡可能地多活動,如散步、做較輕鬆的家務,但應避免做重體力運動;不要過度擔憂,應放鬆;不要強迫自己做不想做或可能使自己心煩的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訴丈夫,讓他與自己共同承擔並分享,這樣會漸漸恢複信心,增強體力,愉快地麵對生活。
(3)產婦應了解有關正常的分娩知識,臨產後可出現的征象,宮縮與分娩的關係,了解產婦宮縮時應配合呼吸及輕輕按摩腹部或腰骶部以減輕疼痛。宮縮好可促進產程的進展,以及分娩時如何配合。妊高征患者要注意異常情況的發生,如眼花、頭痛等症狀出現時要及時告訴醫護人員。
(4)產婦對產痛的耐受力與個人的痛閾有關外,還與心理狀態有關,並且占很重要的位置。當產婦的心理狀態不佳時,常表現為一有宮縮就呻吟不止,大喊大叫,不能自我控製,甚至拒絕飲食,使體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導致宮縮無力,造成難產。
(5)盡量增加產婦的信心,把顧慮、恐懼的心情轉移到積極的行為中,以最佳的心理迎接分娩的到來。
(二)分娩後產婦的心理特征
分娩後的幾天裏,產婦將體驗到從狂喜到愉快,到傷心,甚至到鬱悶的種種情感,這通常是激素水平的變化在作怪。當然,產婦所要承擔的壓力也是情緒變化的因素之一。不管怎樣,總會有些時候內心被某種強烈的情感完全占據,這些情感可能包括以下幾種。
1.感到震驚“我是順產,分娩的過程非常順利。但在分娩中我卻感到非常非常的害怕”。不管之前做過多麼充分和周詳的計劃,分娩是一次異乎尋常的經曆,對此感到害怕和驚訝是非常正常的。麵對新生命,感到陌生也是很正常的,大可不必為此感到不安。與所有的情感一樣,對寶寶的愛也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所以,應放鬆身心,要有足夠的時間來愛寶寶,並讓這種愛在以後的日子裏瘋狂地生長。
2.感到挫敗有時候,分娩時發生的狀況是不可預測或估量的。也許產婦已經做好了自然分娩的準備,最後卻不得不接受剖宮產;也許產婦需要做側切,或者要求采取一些鎮痛措施,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其實,所有的母親都是偉大的,不管用什麼方式生下寶寶,都是值得慶祝的事情。而且,要做一個好母親,分娩才隻是第一步,在寶寶成長的曆程中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3.感到傷心如果在孩子出生後的3~7天裏,產婦不開心,甚至忍不住要掉眼淚。別覺得奇怪,這是正常的情緒。調查顯示,70%~80%的產婦遭遇過不同程度的產後憂鬱情緒。這種反應與孩子的哭鬧無關,與自己的情感無關,而隻是體內激素水平在分娩後的正常變化導致的。隻需要放鬆,好好休息,告訴產婦,這種狀況隻要幾天就會過去。
4.感到鬱悶大約有15%的產婦會出現產後抑鬱。如果你在懷孕時就情緒不佳,或者分娩非常不順利,產後抑鬱的可能性就會更大。產後抑鬱的症狀包括疲勞,有負罪感,易怒,焦慮等。產婦在產後42天要回醫院做檢查,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情緒有問題,可以隨時向心理醫生谘詢,尋求幫助。
(三)分娩後產婦的心理調適
產後,產婦需要從妊娠期及分娩期的不適、疼痛、焦慮中恢複,需要接納家庭新成員及新家庭,這一過程稱之為心理調適。產褥期產婦的心理處於脆弱和不穩定的狀態,並與妊娠期心理狀態、對分娩經過的承受能力、環境及社會因素有關。產婦的性格傾向、生活經曆、夫妻間及家庭成員間的關係是其產後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
經過分娩期的母親,特別是初產婦將要經曆不同的感受:高漲的熱情、希望、高興、滿足感、幸福感、樂觀、壓抑及焦慮。有的產婦可能因為理想中的母親角色與現實中的母親角色的差距而發生心理衝突;因為胎兒娩出的生理性排空而感到心理上的空虛;因為新生兒的外貌及性別不能與理想中的孩子相吻合而感到失望;因為現實母親的太多責任而感到恐懼;還可因為丈夫注意力轉移至新生兒而感到失落。
一個新的家庭需要在多個方麵進行調節,逐漸完成心理、社會的適應。心理調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確立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及承擔母親角色的責任。確立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是指母親接納新生兒,視其為家庭中的一員,認識及重視其作為家庭中一員的特殊需要;在這同時,接納一個新的家庭,調節好從夫婦兩人生活方式到夫婦與孩子三人的生活方式。承擔母親角色的責任是指母親逐漸地表現出情感性的和動作性的護理孩子的技能,情感性的技能包括用積極的態度去認識、考慮孩子的需要和要求。動作性的技能包括具體的護理孩子的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Rubin將產褥期婦女的心理調適分為三期:即依賴期、依賴-獨立期、獨立期。
1.依賴期為產後第1~3天。在這一時期,產婦的很多需要是通過別人來滿足,如對孩子的關心、喂奶、沐浴等。產婦多表現為用言語來表達對孩子的關心;較多地談論自己的妊娠和分娩感受。較好的妊娠和分娩經曆、滿意的產後休息、豐富的營養和較早較多的與孩子間的目視及身體接觸將幫助產婦較快地進入第二期。在依賴期,丈夫及家人的關心幫助,醫務人員的關心指導都極為重要。
2.依賴-獨立期為產後第3~14天。這一期,產婦表現出較為獨立的行為,改變依賴期中接受特別照顧和關心的狀態。她學習和練習護理自己的孩子,親自喂奶而不要幫助。但這一時期也容易產生壓抑,可能與分娩後產婦感情脆弱、太多的母親責任、由新生兒誕生而產生愛的被剝奪感、痛苦的妊娠和分娩過程及糖皮質激素和甲狀腺素處於低水平等因素有關。由於這一壓抑的感情和參與新生兒的護理使產婦極為疲勞,這種疲勞又可加重壓抑。產婦可有哭泣,對周圍漠不關心,停止應該進行的活動等表現。及時的護理、指導和幫助能糾正這種壓抑。加倍地關心產婦並讓其家人也參與關心、提供嬰兒喂養和護理知識、耐心指導並幫助產婦護理和喂養自己的孩子、鼓勵產婦表達自己的心情並與其他產婦交流等有助於提高產婦的自信心和自尊感、促進接納孩子、接納自己。
度過壓抑:在這一期結束的時候,母親能把護理孩子當作自己的生活內容的一部分,並能解決孩子喂養和護理中的問題,產婦從疲勞中恢複。
3.獨立期指產後1~2個月這段時期。新的家庭形成並運作,產婦和她的家庭逐漸成為一個係統,形成新的生活形態。夫婦兩人甚至加上孩子共同分享快樂和責任,開始恢複分娩前的家庭日常活動如夫妻生活。在這一時期,產婦及其丈夫往往會承受更多的壓力,如興趣與需要的背離,哺育孩子、承擔家務及維持夫妻關係中各自角色扮演的矛盾等。
(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