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不同了,他們的國土雖然廣袤,真正肥沃一些的土地還是靠近大錦的幾個鎮子,而且,那幾個鎮子因著與大錦通商,經濟也是最為活躍的,如今那些重鎮已然落在大錦的威協之下,叫西涼皇室如何不驚,如何不憂?一時間,朝庭內鬧開了花。
皇帝召集大臣商議對策,不少人驚慌失措間便提出要求和,說大錦向來喜歡以天朝上國自居,喜歡聽好話,又好偏安,戰爭向來為大錦人不喜,以前西涼從未主動求和過,這一自動求和,大錦人必然會欣然應允。
此議一出,得到很多大臣的附議,基本上無人反對,而且,朝庭裏便開始商議求和條件,所提的,當然是有利於西涼的,皇帝隻想快些停戰,早些讓大錦人退回就好,自然應允了。
但是西涼大使到了幽城,高傲的將本國的求和協議遞交給孫大將軍,孫大將軍看完後,唇邊勾起一絲冷笑,遞給一旁的冷華庭看,冷華庭看完後二話不說,手一揮,招來刀斧手,大喝一聲道:“壓下去斬了。”
那使者聽了嚇得渾身一抖大聲道:“兩國來交戰不斬來使,你們大錦向來以禮儀之邦為自居,怎麼如此不講道理。”
冷華庭譏笑道:“對你們這等無恥之使無須講道理。”
西涼大使被人拖也去砍了,冷華庭使人將來使的人頭掛到了烏龍鎮的城牆之上,烏龍鎮的百姓見了心中的震憾可想而知,大錦以前所未有的強悍之態出現在西涼人麵前。
西涼皇室更是震驚得無以複加,一些有熱血的便立主與大錦決一死戰,大錦軍隊再強也比不上西涼軍,也有主和的大臣說求和條款提得太不合理,要求改條款,如此一來,主戰和主和兩派便鬧將了起來,皇上被大臣們吵得焦頭爛額,氣得甩袖走了,留下一幹大臣繼續大吵大鬧。
但是,事情還沒完,西涼人的架還沒吵完,冷遜便帶領三萬精兵三日之內再下一城,震動整個西涼朝庭,打了個如此大的敗仗,主戰派再也難說得起話,沒有了底氣,主和派便一力要求修改求和協議,但求和議定之後,卻再也無人敢做那求和大使,皇上問過好幾個大臣,那些大臣都是想法百計的推托,各找各的理由,不肯當那送死的出使大臣,皇上氣得差背過氣去,當堂便暈過去了。
好在大錦軍隊終於止住了征討的步伐,送來了停戰協議,條件之一便是交出西涼南院大王赫連容城,否則,大錦便要攻向上京城,直搗西涼皇宮。其他條款自然是讓西涼割地賠款,每年向大錦進貢歲貢,若幹等等。
此議一出,皇上鬆了一口氣,大錦所攻占的城池暫時難以搶奪回來,那也隻能忍痛先割舍了,如今不是寸土隻城的問題,而是會亡國滅朝的問題了,想要將王朝繼續下去,不得不向大錦妥協,皇上再一想到赫連容城,心裏便堵了一口鬱氣。
這個兒子這些年雖然也為西涼出了些力,但是,必然是將大錦人得罪得太過,所以,向來溫文的大錦人便動了真氣,非要拿住他才肯罷休,現在也別無他法,隻能將這個不爭氣的兒子交出去,換朝庭和國家的安寧了,誰讓他如此不爭氣,打不贏大錦人呢。
皇上如今隻求安定,再也不念赫連容城曾經為朝庭和皇室所受的苦,所作的貢獻,朝議結果出來後,便下詔將赫連容城看押住,怕他伺機跑了,但是赫邊容城在大錦使者到來時,便偷偷溜走了,他的父皇他太清楚了,皇室裏沒有親情,隻有利益,如今西涼短時間內想要打敗大錦根本就不可能,而冷華庭有多麼恨自己他更是清楚,所以,他聞風而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