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騎射”或者“蒙古”無敵的理論總是讓戚繼光又好氣又好笑,在第一個成吉思汗出名前,已經有至少上千個成吉思汗被漢人拍成豬頭了。就是這個蒙元也是趁著華夏腐敗內亂才得以興起,而且不到一百年“天下無敵”的上百萬蒙古騎就被明太祖的竹竿兵趕出中原去了。當然有些蒙古同胞爭辯說蒙元後期腐敗了,被明軍打成豬頭地蒙古鐵騎沒有發揮出真正的實力。但讓戚繼光奇怪的是,憑哈蒙古欺負欺負腐敗懦弱的宋就能說明他們“天下無敵”,而明軍拍了蒙古人二百年就都是勝之不武呢?
這“騎射”論頓時讓戚繼光爆發出一陣冷笑,他從來不信什麼的“騎射天下無敵”。華夏曆史上的鄰居,從匈奴、柔然、突厥到蒙古,幾千年來騎射的民族一波又一波,但從戰國開始,暴秦、強漢、以至魏、晉、隋、唐,一百次裏有九十九次都是華夏的步兵弓弩把騎射牧人打得滿地亂爬。這五千年的曆史裏,騎射威風過地時候不過幾十年。結果一百仗贏九十九次的漢人反倒被說成懦弱的種族,那些一百年隻能威風一次的遊牧民族反倒是“天下無敵”,這真是豈有此理!
於是戚繼光下令,大開城門,八千子弟出塞迎戰。
薊州將領被戚繼光的自殺行為嚇壞了,畢竟用步兵直麵騎兵,人數又完全不對等,還中門大開,放棄堅固的城牆防禦,這基本已經準備以身殉國了。
但戚繼光自有他的道理,固守待援自然保險,蒙古大軍來去如飛,你這裏打不下,必然去搶劫他地,倒黴的自然還是百姓黎民,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必須把敵人的有生力量徹底消滅,隻有鮮血才能真正地教育侵略者。
何況戚繼光早已為董狐狸準備好了一份見麵大禮。
早在十幾年前,當他戍守塞上時,就對蒙古騎兵的特點深入專研,蒙古人能屢敗明軍特點有四:第一、他們以遊牧為生,住地不定,行蹤無影。北方防線漫長,綿延千裏,明軍兵力分散,首尾難顧,而蒙古人則可以迅速集中兵力,發揮來如閃電,去似流星的機動攻勢,專攻一路,長驅而進,即便明軍大兵馳援,蒙古人後隊掉頭,拚命奔跑,明軍也無可奈何,所以多年以來,北方交戰,隻有他打你,沒有你打他。
而針對蒙古人的這些特點,戚繼光早已準備出一套三位一體的作戰模式來歡迎一代天驕的後裔傳人們。
所謂三位一體就是“車、騎、步”三個兵種聯合作戰,車兵為正兵,戰鬥時代替甲胄,抵禦敵軍衝擊;步兵以車為掩護,殺傷敵人;騎兵則在車營保護之下,敵人進攻時包抄突襲,敵人敗退時,快速追擊。而且三個兵種因地輪換職責,平原廣闊的地方主打車戰,半險半易的地方力推馬戰,山高水深的地方重用步兵。
就這樣,戚繼光還嫌蒙古人死得慢,還在每個車營都廣布火器,據《練兵實紀》所載:車營全體官兵共3109人,卻裝備佛郎機槍炮256挺,火銃512支,重口徑大將軍炮8門,還有鳥銃火器手1080人,這一串冷酷無情的數字背後則是衝天的殺氣升騰。
我時常想,火器達人戚繼光如果能活到1840年,用戚家軍的火炮對陣日不落的巨艦大炮,百年國恥是否會改寫熟未可知。
但曆史畢竟沒有如果,被戚繼光胖揍的不是英國人而是蒙古人。
董狐狸並不知道戚繼光是個什麼樣的人,準確地說他並不想知道,因為當他看見薊州城門大開時,就已經準備擁抱勝利了。
但他很快愣住了,因為他發現從城裏出來一個巨大的戰車堡壘。
董狐狸的前鋒部隊從未見過如此戰陣,立刻停下,靜靜觀望。
突然一聲炮響,戰車滑向兩邊,戚家軍的騎兵部隊洪水決堤般殺出,結果蒙古前鋒來不及反應,便被衝的四散奔逃。
董狐狸氣得烈焰焚心,立刻命令全軍齊上,要把戚繼光的鋼鐵破爛踏個稀碎。
結果戚繼光令旗揮舞,圓桶鐵車陣向兩邊一字排開,蒙古騎兵見狀大樂,圓桶陣層層疊疊,想衝破十分困難,你這一字長蛇陣想要突破十分容易,隻要陣型一破,任你戚家軍銅頭鐵臂又怎是高頭大馬的騎兵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