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戰神揭秘(3)(1 / 3)

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胡宗憲接到了前線通報,說有群倭寇在浙江沿海遊蕩,請示如何處理。

胡宗憲知道此刻新兵未成,因此命令嚴防死守,不讓鬼子上岸。

兩個月後,他接到朝廷內死黨的密報,都察院監察禦史李瑚告了他一狀,罪名是縱敵逃竄,以鄰為壑。

人生總要有幾次踩到大便的時候,這次輪到胡宗憲了。

原來那幫倭寇是來幹搶劫的,結果胡總督防守下的浙江密不透風,他們無處下手,於是調轉航向,跑到了福建,大搶了一把。

福建巡撫遊震得打仗是業務龍套,告狀卻是專家大師,他一口認定是胡宗憲不主動出擊倭寇,才讓鬼子到了自家門口搶劫,於是便把官司打到了皇帝那裏,要求追究胡宗憲的責任。

胡宗憲畢竟有嚴嵩撐腰,浪大水深,找了關係說說好話也就平安過關,按理說故事到此結束,

不應該再有續集了。

可胡宗憲一口怨氣不得舒展,自己本分守邊,反倒被鄰居告了黑狀,雖然平穩過度,但一年的俸祿卻也隨著送禮打了水漂,到底是哪個孫子想這麼整我?

於是擅於各種陰謀詭計的胡總督開始回憶起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既然是福建方麵一口咬定是自己放任不管,莫不是自己這裏有人透露了消息,當了內奸?

於是他開始查找蛛絲馬跡,先查李瑚,福建人,再查自己,福建的,層次高的,能接觸機密的,於是答案終於出現了:俞大猷,浙江總兵,福建晉江人。

這下子勤勤懇懇老實巴交的俞大猷同誌開始遭遇無妄之災,被內定為奸細的不二人選。

在商場上,沒有善意,沒有惡意,隻有生意。在官場上,沒有比較級,沒有最高級,隻有上下級。

問題是俞大猷有沒有這個動機呢,有!

至少胡宗憲認為他有。

古往今來的官場,均可比擬為一根竹竿,分成若幹節。一個人的偉大事業,就是爬上比他自己的階級更高的階級去,而上麵的那個階級,則會利用一切力量阻止他爬上去。

胡宗憲套用官場慣例,認為俞大猷想搬到自己,爬到自己的位置取而代之。

既然下級越位,就別怪上級手黑了。

胡總督是個認準了就幹,動手能力超強的人,他立刻上書,把放跑鬼子的責任全部推給俞大猷,並且含沙射影地暗示岑港之戰俞大猷有通敵之嫌。

這個黑鍋扣的實在夠大,嘉靖皇帝龍庭震怒,當即下令,削去俞大猷官職,關進詔獄。

戚繼光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他清楚地知道,俞大猷的資曆有多老,能力有多強,和胡宗憲的關係曾經有多密切,但僅僅因為猜疑而並無實據,胡宗憲就寧肯錯殺也絕不放過,親手把自己的親密戰友投入大牢。

戚繼光終於意識到,官場的無情,政治的醜惡,

對胡宗憲而言,我信你時,你說什麼就是什麼。我不信你時,你說你是什麼。

就在戚繼光為俞大猷痛惜不已之時,另一個天雷滾滾的消息傳來:俞大猷竟然出獄了,並調往遼東戴罪立功。

而根據江湖傳言,替他出頭平事兒的居然是嚴嵩老貪,老貪肯出麵,當然是因為收了錢,很大一筆錢。

問題是俞大猷出了名的清貧,應酬一概沒有,橫財也無處可得,哪裏能搞得出天文數字的贓款去行賄嚴嵩,何況嚴嵩並不是有錢就能請的動的,更重要的是你得有麵子,我幫了你這個忙,下回你得還我更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