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那些總是強調個人奮鬥的虛偽家夥們來說,皮爾龐特從來都不回避自己是個“富二代”這一事實。富裕的家庭給予他的不僅僅是優渥的生活和更高的事業起點,同時早年接受到的良好教育,更使得皮爾龐特終生都對藝術抱有極大的興趣。在事業獲得巨大成功的同時,皮爾龐特也成為了美國最有名的收藏家之一。
說起來,皮爾龐特的收藏愛好也跟他的父親有關,朱尼厄斯長期以來都居住在倫敦,那時候倫敦的金融界名流們為了標榜自己不同於那些工商界的暴發戶,都喜歡收藏藝術品,以彰顯品位。
當朱尼厄斯完成了對法國政府的貸款之後,賺得盆滿缽滿的他成為了在倫敦最富裕的美國銀行家,躋身上流社會,於是朱尼厄斯也開始效法其他銀行家收藏藝術品。由於財力雄厚,朱尼厄斯在倫敦王子門的宅邸很快就變成了一個小型博物館,法國的油畫、西班牙的繡品、英國的手工藝品……應有盡有。
受到父親的影響,皮爾龐特也對藝術品收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可以表現出摩根父子在藝術收藏上所共有的執著特性。1876年,朱尼厄斯見兒子在美國把家族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於是便決心買下當時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一幅人像油畫——庚斯博羅的《德文郡公爵夫人肖像》。不承想,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人也看上了這幅油畫,於是朱尼厄斯和羅斯柴爾德家族互相競價,都想要得到這幅畫。然而,這幅畫沒有等來財大氣粗的買主,反倒等來了盜賊的光顧。
直到1901年,這幅畫重現人間,皮爾龐特便以三萬英鎊的天價購下這幅畫。這時候朱尼厄斯已經去世整整10年了,皮爾龐特把這幅畫珍藏在父親位於倫敦王子門的老宅之中,掛在壁爐正上方那個父親最喜歡的位置上,由此了卻了父親的一樁心願。
皮爾龐特一生在藝術收藏上的表現可以用“瘋狂”二字來形容,無論是各國文豪的早期手稿,還是著名畫家的畫作,乃至中世紀的珠寶、瓷器、雕塑、頭盔、武器等,都是他的愛好所在。相傳他為了獲得大詩人拜倫的手稿,曾派一個代理常駐希臘,一守就是好幾年,最後,他買下了拜倫的所有手稿。
皮爾龐特橫掃藝術品的氣勢更是無人能出其右,在給姐姐瑪麗·彭斯的信中,他寫道:“希臘古董我已經搜集得差不多了,現在我的興趣轉向了埃及古董。”
這位收藏狂人,每每看到精美的藝術品,就會不假思索,甚至可以說是不由自主地掏出美元。他對收藏的瘋狂和癡迷,除了審美取向之外,更大的動力來自於他的一個信念:為美國網羅到世界上最完美的藝術品。
不過具體到購買某件藝術品的時候,皮爾龐特則表現出了一個銀行家應有的精明,他不討價還價,隻在競價的基礎上加10%到15%就成交,倘若賣家拒絕的話,皮爾龐特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加價——想從他身上賺到更多的錢實在是門兒都沒有。在達成交易付款時,皮爾龐特也不怎麼爽快,往往延後半年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