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皮爾龐特重挫“白須帝王”傑伊·庫克不久,一場席卷美國的大危機悄無聲息地爆發了。由於內戰之後,美國迎來了一個和平穩定的發展時期,所以以鐵路建設為代表的固定投資成了這一時期的“主旋律”。但是大多數鐵路都是構建在大規模融資基礎之上,由於迅速擴張導致惡性競爭,由此鐵路行業變得無利可圖,不要說盈利了,許多鐵路甚至每天都要賠錢。
盡管如此,無良的鐵路公司老板們,還是用各種精心設計的噱頭去招攬投資者,就這樣,大量的鐵路其實都是建立在巨額的債務之上的,一旦資金鏈斷裂,那麼鐵路公司便會破產,而鐵路公司破產後,投資者們將會發現他們的資金都會打水漂。
1873年9月,由於再也找不到可以借款的對象了,大批負債累累的鐵路公司無以為繼,相繼宣告破產,為其提供貸款的銀行紛紛倒閉。最令人震驚的還是9月18日發生的一件事,由於傑伊·庫克公司深陷北太平洋鐵路公司之中,而這條鐵路又遲遲不能完工,未能給傑伊·庫克帶來預想中的巨額回報,這位不可一世的“白須帝王”也破產了。傑伊·庫克公司的倒閉最終推倒了整個美國金融界的“多米諾骨牌”,引發了一係列連鎖反應,致使股價暴跌,紐約證券交易所不得不關門歇業。事實上,這是紐交所有史以來第一次停業,時間達10天之久,危機劇烈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由於之前聽從了父親的建議,皮爾龐特一改過去冒險的經營方式,轉而采取穩健的經營和投資理念,所以他的公司躲過了這場災難。就在老對頭倒台的第二天,皮爾龐特便頗有些幸災樂禍地給身在倫敦的父親發去了電報:“費城和紐約遭受嚴重打擊,史無前例,但是我們卻毫發未損。”
在這場危機之中,包括傑伊·庫克公司在內,美國共有58家證券公司以及數千家商業公司倒閉。雖然皮爾龐特置身事外,並未受到牽連,但是他也不禁感慨“事情前所未有的糟糕”。
在這個大恐慌的年代,朱尼厄斯卻在皮爾龐特的身上首次看到了可以獨當一麵甚至成為一方領袖的可能。皮爾龐特在給朱尼厄斯的電報中聲稱,自己不僅沒有損失一絲一毫,還順手賺了100萬美元,發了一筆不大不小的財。而且皮爾龐特還意識到,“白須帝王”的倒台,為他這個“年輕銀行家”成為華爾街上的領頭雁提供了可能。在確保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萬無一失後,皮爾龐特不失時機地站出來表示:“我們熱切期望阻止災難蔓延。”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皮爾龐特已經開始站在華爾街的領袖的位置上考慮問題了。
同時政府也發現,傑伊·庫克倒台之後,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已經成為了華爾街上最有實力和政府融資的銀行之一,於是一夜之間,皮爾龐特占據了政府融資的頭把交椅,並且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
這次危機是皮爾龐特第一次嚐試以非官方銀行的身份去承擔中央銀行的職能,盡管當時正處在危機大爆發的關頭,但是皮爾龐特卻迎難而上,想方設法地去籌集資金。得力於上佳的信譽和良好的財務,又有父親的幫助,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在英國吸收了大量的資金,用以緩解美國的貨幣緊縮問題。接受摩根現金的機構除了眾多商業公司,也包括大批銀行。這樣,在危機之中,皮爾龐特為自己樹立起了一個銀行界領袖的地位,這為日後他一次又一次地以私人身份充當美國的中央銀行,一次又一次拯救危機中的華爾街打下了基礎。
同時在這次危機中,皮爾龐特也確立了自己日後的投資方向。在那些因為投機行為而破產的公司身上,皮爾龐特看到了這種行為的巨大危害性,於是他決定今後的合作對象僅限於精英公司,不管利潤有多麼誘人,都要將那些來路不明的投機者拒之門外,自己隻和實力雄厚的大公司打交道。
於是這個曾經喜愛冒險和投機的年輕銀行家最後轉變成了一個穩紮穩打甚至多少有些保守的老成銀行家。
在將那些來路不明的公司拒之門外的時候,對於那些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皮爾龐特還是十分歡迎的。皮爾龐特日後的對手安德魯·卡內基,他曾經委托摩根財團出售其在某鐵路公司的股權,同時還在皮爾龐特的銀行裏存下了一筆資金。1873年的時候,遭受經濟衰退牽連,鋼鐵行業麵臨洗牌,卡內基正欲籌集資本展開收購,於是便想提出在摩根銀行裏的那筆存款。
由於當時各大銀行都處於貨幣緊縮狀態,大多規定了每個客戶最高的提款額度。卡內基本來沒有期望能夠取出所有的存款。但是沒想到的是,皮爾龐特不僅讓卡內基全額取出存款,還額外給了他一筆資金,入股支持他的收購活動。
在1873年的這場危機之中,皮爾龐特最終徹底與投機劃清了界限,開始學著父親的樣子,做一個精明但卻穩健的投資者。不知不覺中,摩根財團未來的掌舵者悄然轉變,不僅影響了這個金融家族的事業沉浮,而且隨著皮爾龐特在國家事務中承擔重任,也深刻改變了華爾街的投機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