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宏觀投資家”阿瑟·萊維特 (1)(1 / 2)

關於中國的股市和樓市:

希勒教授對美國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進行了回顧,從中我們學會了俯瞰美國股市和樓市的方法。如今世界經濟一體化在全世界蔓延開來,這使中國的股市和樓市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影響。

2000年以後,我國的股市大概出現了兩次牛市和一次熊市。1999年至2001年間,我國的股市繁榮,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多數的投資者都記憶猶新。網絡公司上市的股票瘋狂雄起,網絡概念股的強勁噴發使上證指數高到2000點以上,中國的牛市順勢出現。這次牛市創出了2245點的曆史最高點,伴隨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證券投資的基金也出現了曆史上罕見的大發展。隨後,在接下來的五年中,由於“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解決股權因此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曆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從極高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2005年到國際金融海嘯襲來之前,我們的股市正在步步上揚,國家也采取了“印花稅”等政策來抑製股市泡沫的變大。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金融海嘯讓中國的股市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2008年的中國股市注定將是曆史上最悲壯、最沉痛的。在一個GDP以年均9.8%連續增長30年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指數竟然發生了73%的跌幅。它的發生使我國的股市深受創傷,而且至今,還在探底徘徊之中,這是嚴酷的現實。中國政府苦心救市,可是效果一般。金融風暴對中國這次的衝擊可謂不小,尤其是出口貿易方麵。浙江、廣州等地有很多的加工企業,專門生產各種各樣的紡織品、玩具等,他們每年的出口額名列中國前幾位。金融危機使國外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降低,中國的很多外貿出口企業被迫關閉,中國出現大量失業人員。

總的看來,中國的股市也是一波大折,起起伏伏。每一次牛市過後等待我們的是熊市,此時,不計其數的股民們的錢會被套住。幾個月甚至幾年以後,由於政府的一係列救市措施,股市才會慢慢趨於繁榮。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中國的股市遭受了損失,究竟有多少錢被套住,多久以後股市才能由熊市走向牛市,一切都是未知數。

樓市方麵,2010年4月17日,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堅決遏製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俗稱為“新國十條”。“新國十條”再次重申嚴打“炒房”現象,對商品住房價格過高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以北京為例,新政後北京房地產市場成交持續低迷,5月商品住宅期房日均成交套數連續3周跌破100套,此輪持續的低成交是北京房地產價格下降的前奏還是新一輪市場瘋狂的序曲,需要我們進一步觀察。

中國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有著自己的特點。這些市場與希勒所描述的美國的股票和房地產一樣,都有著泡沫,而且恰是這些泡沫的作用,使這些市場不停地經曆了高潮和低穀。本章總結了希勒所提到的引起泡沫的因素,這些因素在中國、對中國的投資者同樣適用。

正確認識能夠導致投機性泡沫的因素——

結構因素

本文列出的12個基礎因素,總結了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各方麵如何能導致投機泡沫。事實上,誘發因素是最為重要的,它們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它是放大機製發生作用的基礎。這些因素的共同點就是某個因素導致我們的投資都對股票或者樓盤的需求增加,從而帶來了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局麵。對於投資者來說,作出投資決策一定要保持冷靜,尤其注意那12個誘發因素,要正確認識生活中對投資的誇張性宣傳和炒作,不要被那些因素所幹擾。對於放大機製來說,誘發因素好比傳染源,如果傳染源能夠有效遏製,那麼作為傳播途徑的放大機製也就不能發揮什麼作用了。放大機製有著“放大鏡”的效果,所以要從根本上避免誘發因素的產生。即使這些因素中的某一些發揮了作用,我們也要試圖讓這些因素所組成的循環鏈由於某一環節的脫節而消失,這樣“非理性繁榮”的程度才會大大也不例外。

文化因素

新聞媒體是信息有效傳播的重要途徑,我們的生活現在已經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媒體了。媒體在對股票和樓市的宣傳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報紙、電視和網絡會利用專門的財經板塊讓人們對股票的走勢有時時刻刻的了解,知道每一天大盤的走勢,並且有專業人士為我們提供分析,分析政府新近發布的政策對股市的影響。人們對股票的了解多了,就會產生想從事投資的願望。樓市也如此,很多的人都在談論他們得知的有關房價的消息,這些信息的獲得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媒體。消息在不停地變,所以給了人們討論的空間。對於新聞媒體,作為投資者的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利用信息,加工信息,然後作出適合自己的決策。有時更要相信自己的判斷,不要過於相信電視和網絡中從事分析房地產和股市的分析家們。要知道他們有時並不是從個人投資者的利益出發的。他們更多的是傾向為經紀公司、投資銀行說話的。他們身上承擔著一些投資銀行的業務,完成了任務,他們會得到很多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