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投資不能帶有感情色彩 (2)(1 / 3)

投資者往往根據某一市場的曆史數據提煉信息,並且對所有市場未來的走勢進行判斷。這樣可能產生的錯誤判斷有兩個,即:或者認為所有市場的發展狀態與路徑都與目標分析市場一致,從而將該目標市場的投資策略直接運用於所有市場;或者認為曆史數據能夠極好地代表該市場的發展狀態與路徑,從而盲目地認為未來市場走勢依舊能夠很好地擬合曆史數據的路徑。奧肖內西運用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說明生活中這種錯誤的數據提煉往往會影響我們對於實際情況的判斷。旅客坐在一節火車車廂中,因為不願意走遍列車所有車廂,他隻針對自己所在車廂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是乘客眼睛的顏色。經過詳細調查,他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他所在車廂乘客數量已經足夠多,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因為本節車廂裏麵的乘客有75%的眼睛都是藍色的,因此本次列車裏麵乘客中眼睛顏色為藍色的人數占全體人數的75%。

但是,這樣的結論正確嗎?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結論是缺乏可信度的。當然,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這種結論可能正確:這次列車的車廂均為同質,即列車不分坐席和臥席;乘客進入車廂完全不對號入座,保證乘客進入哪一節車廂完全是隨機的,而不受賣票人員人為分配的影響。在這種假設情況下,人員的分配完全不受製度的影響,隻要樣本數量足夠大,調查樣本數量所得的結論便會與整體情況相符。

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列車必定有坐席與臥席之分,每個車廂裏麵的乘客人數差距很大。由於不同車廂、不同席位票價不同,購買者的身份、地位與財富情況也有很大的差異,而不同膚色、不同眼色的乘客可能收入差異也極大,因此隻針對某一個車廂的調查難以真實地表達本次列車乘客的整體情況。

奧肖內西對這種現象的描述是“某一數據組的擬合非常好,但無法擬合另一數據組”。所以,他認為,“如果你看到某種策略要求你僅在星期三買入股票然後持有16.5個月,這一定是數據提煉有誤的結果”。

過短的時間跨度

很多持續盈利能力較弱、但分紅較高的公司在短期內常常能夠獲得較大的股價增長率,但是在長期中,這種股票的回報率卻往往十分糟糕。有些毫無根據的分析,甚至也可能因為時間跨度的問題而出現有意思的結論。奧肖內西的例子很有代表性。他指出,有研究報告認為,1996年,在紐交所上市股票中,代碼含有A、E、I、O、U和Y的股票構成的資產組合比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收益率高11%。但是,這並不能說明這種選股方式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奧肖內西認為,這種結果完全是一種偶然,1996年的偶然結果使得這種組合的收益率超過了標普500指數。但是,一旦研究時間跨度加大,比如十年或者更長,那麼,這種結果可能就不會存在,甚至會出現該組合的收益率比標普500指數收益率更低的情形。

超小型股票的幹擾

在資產組合研究中往往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根本不區分股票的可買賣性。對於一些超小型股票,隻需一筆大額買單就會導致其價格飆升,而一筆不大的賣單則會導致價格暴跌。奧肖內西指出,在全部投資小盤股票的514家美國共同基金中,盡管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能運用學術研究的成果來支持其投資方法,但根本無法買到可推動其業績增長的股票,原因就在於其資產組合中的主要對象均為小型或者超小型股票。

生存偏差

對於曆史數據的分析主要針對存在至今的公司股票,可是,能夠生存至今的股票往往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增長性,因此,對於曆史數據的研究對象往往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歸結為“優質股”,而許多公司的股票卻很可能由於破產或者兼並等原因而消失在股市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