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遊曆的這116個國家中,我最喜歡中國,很想在中國上海定居。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羅傑斯
羅傑斯幾次來到中國,都對中國的股市十分看好。1999年途徑上海時,他專程前往海通證券營業部開立了B股賬戶。如他所料,B股之後確實連續上漲,羅傑斯最終在中國獲得了500%的利潤。當時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讓他不免有點擔心,但是他認為中國還是有很多投資機會的,他尤其看好中國期貨、旅遊和交通行業。當時中國的期貨行業剛剛起步,有一些製度還不完善,但是有中國政府的支持,它一定會越走越好。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曆史,地域廣闊,每一處都有獨特的風景,近些年來,中國十分重視旅遊產業的發展。
北京、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都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在這些地區隨處可以看到大量的外國友人。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旅遊城市的商業和房地產業的發展。中國地域廣闊,交通四通八達,公路、鐵路和飛機場的建設都在進行之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中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如奔馳的列車一樣不斷前行。“我接下去會考察一下上海商品交易所和大連商品交易所,為下一輪的投資做準備。我還會為我女兒開立一個中國的股票交易賬戶,雖然她才11個月。”他這樣說,“我已經準備讓我女兒學習中文了,我要讓她了解中國。”羅傑斯的這些話足以讓我們看到一代投資大師對中國投資環境的高度評價。所以,我們中國人更要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建設充滿信心。
我們從羅傑斯那裏學到了什麼?
聽了成功投資大師的這些闡述,我們難道還不能對中國的股市抱有信心嗎?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讓我們廣大的股民損失慘重,可是中國政府迅速采取了具有力度的宏觀調控政策,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股市早晚會好起來。認真閱讀本章的人,我想你們不會把自己的投資僅寄希望於政府未來的政策導向,真正從羅傑斯的例子中得到啟示的人,會知道“行萬裏路”的含義是什麼。
腳踏實地做事:
對於投資這件事本身,“高調”是讓我們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而不是空想和紙上談兵。書讀到這裏,讀者也許注意到了,書中介紹的每一個投資者的成功都是與他們踏實的工作分不開的。他們會鑒別每一條信息、注重每一個細節,讓自己“步步為贏”。
勤奮的力量:
勤能補拙,工作中到處需要勤奮,看看我們當今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功的人,他們的表現無不寫著“勤奮”二字。很多人感覺自己每天在辦公室與其上網打發時間,不如搞點投資,賺點外快。這些人的想法是對的,年輕的人要敢於嚐試、創新,隻要不影響自己的正常工作,讓自己的存款多起來,有什麼不好呢?初入股市,不要害怕自己什麼都不懂,不要對自己的決策沒有信心,更不要從別人的建議中尋找安全感,做一個自信的人吧,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認為最有潛力的產業,然後去充分挖掘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勤奮努力尋找自己的“金幣”。
獨立思考的智慧:
從小到大,我們一定會發現那些學習拔尖的、工作上很有能力的人,無不是有自己見解的人。這些人之所以有自己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喜歡獨立思考,每一件事情、每一個觀點到了他們那裏,他們都不會不加選擇地全部吸收;相反的,他們會仔細思考、認真分析,然後有選擇性地接受。養成“獨立思考、勤於思考”的習慣,是我們投資或者做其他一些事情必須具備的素質。對自己的每一筆投資,要好好利用已知信息進行可行性分析,然後作出投資決策。總之,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自己的選擇。
正確認識商學院:
當今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很多離開大學的人,也希望有機會回到高校繼續接受教育。於是,社會的需求使得高等教育又開始衍生出“MBA、MPA”等等。現在更多的人喜歡學習經濟類的學科,工作的人會花高價錢去讀個MBA,有錢的更會到國外讀商學院。這些人都是想更多地了解社會經濟形勢,從事與經濟相關的專業,學會如何讓自己賺更多的錢。
羅傑斯是堅決反對大學生們在本科期間去讀“商學院”的,認為用那些錢做些別的事情收獲會更多。但筆者認為,從中國的實際國情出發,對於商學院我們要正確看待。有一些人想從事經濟、金融、會計行業,那麼在那裏學一些專業的東西沒什麼不好。如果有些人隻是跟風,認為讀了經濟就能賺大錢,我想這樣的話,進入商學院對這些人會是一個浪費的投資。商學院在國內的收費是不低的,在外國更高,理性的人每作一項決定都應該充分考慮自己能夠賺得的、需要付出的,如果得到大於付出,那麼這個選擇就是有價值的。如果你想利用業餘時間做一個投資者,花時間去勤奮地學習一些東西就夠了,沒有必要進行如此大的投資,我們不必去交大筆學費念商科,但可以用小筆的錢來攢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