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到來之前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機會來了,我們要開始利用機會獲得最大的利益。投資中什麼是最好的機會?當然是低價買入,高價賣出。雖然我們希望股票能夠低於實際價值,但是那種情況並不多,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盡量做到自己交易時的股價接近於真實價值。選擇這種價格買進有兩個好處:從近期來說,如果想做投機,那麼股價在真實價值附近波動,你的投資的風險是非常小的;從長期來說,牛市一旦產生,股價必然會高於真實價值,那麼你一定是獲利的。
法則六:等待催化因素的出現
市場走勢時常會呈現出長期低迷不振的景象。為了避免使資金陷入如一潭死水的市場中,你應該等待能夠改變市場走勢的催化因素出現,再進行股票的買入和賣出。本書的一些章節中,曾對美國和中國的股票市場近些年來的走勢進行了介紹。曆史中“牛市”和“熊市”是交替出現的。有一些人的錢不可避免地會在熊市到來之前沒有及時撤出,從而被牢牢地套住了。這時我們應該怎麼辦?俗話說:“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我們要做好一切準備,等待扭轉時局的契機到來。
什麼是“催化因素”呢?羅傑斯雖然沒有直接說明,但是通過他的書,我們可以知道這種東西到底是什麼,政府的政策、社會的形勢、產業的前景,等等,這些都是有利於市場走勢改變的因素。羅傑斯曾經說過,他持股以後不會隨意買賣,除非大事件的到來,一些社會事件會給他的投資決策發出信號。在此還要提到“法則五”中所提到的他主張持有軍工股的事件了。1973年,阿拉伯民族與猶太民族之間的戰爭開始了,這給羅傑斯一個信號,戰爭開始了,戰爭武器的需求必然增加,工廠的生產必然要忙碌起來,所以他開始大量購入國防股。
對於普通的投資者,如果我們沒有精力去關注世界的各種經濟和政治局勢,我們也應該把本國的社會和經濟形勢作一個全麵的把握。相關稅收、利率的變化,政府的產業導向都是我們調整投資策略的信號。
法則七:袖手不管
“投資的法則之一是袖手不管,除非真有重大事情發生。大部分的投資人總喜歡進進出出,找些事情做。他們可能會說‘看看我有多高明,又賺了3倍’。然後他們又去做別的事情,他們就是沒有辦法坐下來等待大勢的自然發展。”
——羅傑斯
“靜若處子”體現了一種投資家的心態。羅傑斯一向主張“重大事情為投資決策提供了信號”。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投資以後,放在那就不用再管它了,直到有大事發生,這些大事可以是某個產業政策的出台,或者是企業內部的重組兼並,這些大事還可以是國家對稅收、利率、準備金率的調整,其實有時他國的事件也會對本國的投資產生很大的影響。
羅傑斯對很多投資人每天去算計自己前幾天買的股票賺了多少、賠了多少的做法十分不讚成,事實上,如果我們想做一個投資者而不是投機者,那麼,就請相信自己的選擇,持有股票但不要每天去關注價格的起伏,以免給自己增加過多的麻煩。如果一個國家經濟形勢總體是好的,而且你的股票在購買時的價格是接近真實價值的,那麼你的股票在公司沒有經曆重大危機的前提下,應該是早晚會升值的。這就是所謂的長期投資。在本書中,提到了幾個投資家,他們都認為長期投資是賺錢的。
羅傑斯非常看好印度的“印度飯店”股票,他認為印度有著優良的旅遊條件,如果有一天印度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那麼隨著對“優良飯店”需要的增加,他所投資的股票也必定是賺錢的。所以現在他要做的就是“靜若處子”,不要去計較最近股票的得與失,應該關注的是印度旅遊業的發展趨勢,因為對長期投資來說,產業發展狀況才是決定股票走勢的最重要力量。如果過於計較現在的股價,也許這隻股票並不值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