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裏,當了皇帝,就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可是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
當了皇帝,所受的限製和掣肘,根本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多。
就象劉常滿吧,自從當了皇帝之後,劉常滿幾乎從來沒有過單獨活動的時候,甚至,連睡覺的時候,旁邊也都站著侍者。
而且,一旦需要做出什麼決斷的時候,還必須過以丞相為代表的政府體係的通過,一旦政府不通過,皇帝的命令,也就無法執行。
漢朝的時候,上下的等級還遠沒有原來那樣的森嚴,大漢朝廷之上,丞相和皇帝爭得麵紅耳赤的情形,也時有發生。
劉常滿記得,那位偉大領袖年老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話:“我管不了全中國,我所能管住的,最多也不過就是北京附近的這一塊兒地方罷了。”當了皇帝,又活了六十五歲之後,劉常滿終於完全明白了他這句話的意思。
是的,哪怕是皇帝,也管不了太大的地方,隻能管住以自己的宮城為中心的首都,根本不可能將下麵的事務一一改進,對於基層的事務,還是得靠那些貪官猾吏去執行命令,去傳達政令。
當了皇帝才知道,原來,當皇帝,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樣,他需要做的事情,和需要注意的事情,依然特別的多,和普通小老百姓一樣,有著不同的煩惱。
比如說黃河大河道的整修。劉常滿清清楚楚的記得,大漢曆十五年的時候,自己曾給派人修整過黃河大堤和河道,當時一共花了一百萬貫。
可後來就不一樣了,待到大漢三十五年的時候,大漢皇帝又派員前去修築黃河的時候,隻是將原來築好的河堤修整一下,工程並不算浩大,但卻花去了四百萬貫,整整是當時完整修建的四倍!
可對於這種事情,查了幾次之後,劉常滿就決定不再追查了,因為這樣的事情,是阻擋不住的,社會富庶了,經濟發達了,官員們自然就也腐敗了,這和生老病死一樣,也是一樣自然規律嗬!
但劉裕的性格,和劉常滿不同。
劉裕雖然為人彬彬有禮,處理事務禮節上也是做得很周到,看上去,完全是一個寬厚的皇帝,但劉常滿心裏知道,劉裕的性格和自己還不一樣,在他的性格中,劉裕卻有一種似乎來自先天的缺陷:他的眼睛裏,太容不下沙子了。
都說“宰相肚裏能撐船”,說的就是當時曆史的真實寫照。
對於每個政治家來說,最最需要的一條,就是肚量寬寵,包容性強。可劉裕的心氣太剛,因此上,劉常滿就說估計,這個兒子,需要一次挫折,才能真正的成為一個好皇帝。
所以,絲毫不是矯情的說,劉常滿現在,可以放手讓兒子去做,但還真的沒有辦法完全放心。
然而不能放心也沒有辦法,孩子長大了,自己卻老了,當然是要把位子傳下去的。不然等自己糊塗了,到時候鬧出大亂子來,可要怎麼好?
不過劉常滿也早就想好了,要給兒子半年的緩衝期。半年之後,就把傳國玉璽交給他,讓他好好的去當自己的大漢天子,到了那個時候,自己就可以真正的帶著兩位妃子外出遊玩,如果有好的孫子孫女,也可以弄一兩個來,仔細嚐一嚐含飴弄孫的樂趣。
至於天下,至於家國萬世,至於其他一切的身前世身後名,還是留給後人評說吧,做人最重要的,乃是無愧於心,劉常滿突然想起來這句香港電影中最常用的語句。
剛接任皇位的時候,劉裕還頗有些小心翼翼的樣子,後來發現父皇真的是把權力全都移交給了他,便也放開了些手腳。
新皇登基,各藩屬國前來朝拜的絡繹不絕,前來太上皇處的朝見,也由剛接任皇帝時候的朝安晚省,變成了一天一次,再往後,就要三四天才會來一下。即使是來,也很少跟父皇商量政務上的事情,都是略略問些日常生活的事情,就退去了。
對此範芑倒是說過幾句話,也提醒過兒子一次,但劉常滿卻很高興。
”這才是個做皇帝的模樣!要是事事都要跟老頭子請示,那還不如我自己做皇帝了,還讓他繼位幹嘛?項眉,去告訴皇帝,就說是我說的,以後呀,有事兒才來,沒事兒的話,不用來朝見了!“
不過話是這麼說,劉裕還是會在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前來拜望父皇。政務上的事情,原來還有些老臣子經常來找劉常滿商議,現在卻也少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