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大漢皇帝還準備將防線再朝西推進一些,不過後來仔細一想,也就罷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兒孫是有本事的,那麼很可能他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倘若兒孫是沒本事的,那就擁有中原的傳統疆域就行了。
要說起來,大漢皇帝也不是沒有想過,學漢武帝那樣,將匈奴、東胡甚至蒙古人,都給驅趕到其他地方去。
可是,從實際上講,大漢皇帝這個時候形勢,使他這樣做的話,根本沒有理由。最關鍵的是,大漢皇帝認為,北方這個民族,其實都是很容易同化入大漢民族的,根本不必要驅逐他們。
就象匈奴人吧,這個曾經極端強盛的民族,此時的漢化程度已經非常高,在大漢國和匈奴人接壤的地方,匈奴人基本上都是說漢話、識漢字、過漢節的,你根本看不出他們和漢人之間有什麼區別。
而象樓煩、白羊這些匈奴裨王的地盤,則完全已經成了大漢國的一份子,如果你問他是什麼人,他一定會以一種很響亮的聲音告訴你道:“我是大漢人!”
是的,我是大漢人,這句話,已經成為大漢國百姓在和外國人說話時最常用的一句,這其中,包含了幾多驕傲,幾多自豪,恐怕也隻有大漢國的百姓們自己才能體會到了。
其實不但是樓煩,就連原來“胡人”三大國之一的月氏,現在也已經完全的融進了農耕生活。隨著河湟地區的大力開發,月氏王帶領自己的國民,慢慢的適應了農耕生活,基本上,除了一小部分百姓以外,大部分都放棄了遊牧生活,而河湟一帶,也發展得日漸象大漢國的一個郡,大漢皇帝、中華聯邦天子的話,在河湟地區,比月氏王都要管用得多。
不過縱然如此,大漢皇帝對於北方的防禦體係,還是不太放心。
大漢曆三十七年,大漢皇帝有詔,令第一防區派了三萬精兵前往河套東部的黃河大拐彎處。以後的一年時間裏,這三萬精兵,都一直在黃河大拐彎處忙碌著,但礙於軍事禁區,外人根本無法知道,那裏在做什麼。
其實,很多士兵自己也不知道大漢皇帝這個舉動是什麼意思:皇帝的詔書中,要求第一防區,在大漢國黃河大拐彎的拐角處,開挖一條巨大的暗渠!
這條暗渠是如此的大,以致於一旦水閘全部打開,甚至能將黃河水一下子全部引走!
雖然河套東部的黃河大拐彎處的黃河,還沒有汾河、渭河的注入,水量隻有下遊的大約一半,但那水量依然是非常大的。而且河套地區地處黃土高原,在開挖了大約五十裏的暗渠後,就到了地勢較低的地方。挖好後,大漢皇帝又命令在暗渠內,總共設了五道水閘。
但挖好之後,皇帝命令部隊立即返回,隻在五道水閘處,設了五個中尉軍直屬的驛站,而暗渠蓋上之後,普通人根本看不出來下麵藏著暗渠。
直到最後,那些士兵們也不知道條暗渠是做什麼用的,隻有曆代大漢國皇帝,會在大漢皇帝的秘傳裏得知真相:這條暗渠,是大漢國的最後一道防線,不到萬不得已的亡國滅種關頭,是不得使用的。
劉常滿將這裏挖出暗渠後,一旦開閘放水,奔騰的黃河水將沿著暗渠直衝而下,浩浩蕩蕩的往東衝去,在大草原上衝出一條新的大河!
後世能對大漢國形成威脅的,自然是草原上的民族。一旦真到了亡國滅種的危難時刻,突然將黃河水放入大草原,形成一道新的大河的話,那大草原上的很大麵積,都會變成沼澤,將會對草原民族的生活、運輸造成致命的打擊,很有可能就此扭轉局勢。
“唉,我也隻能做到這些了。如果這些手段都使用了之後,大漢國依然要亡國,那我也是沒有辦法的。”在暗渠挖好,大皇帝又在皇家秘傳裏寫下了這麼一頁後,他在心中歎道。
甚至,大皇帝將火藥的配製方法也寫在了皇家秘傳裏。
“倘若真有外敵入侵,就讓他們開始使用火藥吧!雖然黑火藥的威力不大,不過總也聊勝於無。”大漢皇帝心中想道。(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