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述這些美國的傳統優勢項目以外,他們在體操、射擊、網球,以及擊劍、女壘、女排、女足等項目上有較強實力。
俄羅斯——昔日的體育帝國正在複興
美國和俄羅斯曆來是力量角逐的兩大主角,無論是軍事、政治、外交還是體育,兩者之間的較量一刻也沒有停止,在北京奧運會召開之際,兩者之間的爭奪戰也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在莫斯科郊外幾十公裏的地方,靜靜地佇立著波多爾斯克體育訓練中心。這座建成於五十多年前的規模巨大的體育中心,就像是冷戰中其他的曆史痕跡一樣已顯得斑駁破舊,它同樣見證了俄羅斯體育的鼎盛與衰落的轉變。
以俄羅斯為主體的前蘇聯,因為冷戰的原因,與美國在幾乎所有的領域裏展開激烈的對抗,體育當然不能例外。從1952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起,就幾乎一直雄霸著金牌榜和獎牌榜。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衣缽,但因為經曆了巨大的變革,俄羅斯各項事業一度陷入停頓。國家對於體育的投入銳減,所有運動員都被推向了社會,運動員和教練陷入生活窘境,致使人才嚴重外流,各運動隊青黃不接,後備人才缺乏。1992年以俄羅斯運動員為主的獨聯體隊還能以45金的成績排在首位;1996年,首次露麵的俄羅斯金牌數銳減到26枚,被美國甩開了一大段距離;2000年悉尼奧運會雖然金牌數上升到32枚,但還是位列美國之後,到了2004年的雅典,俄羅斯隻獲得27金,連金牌榜第2的位置也無奈地讓給了中國。
普京總統上台後,國內經濟形勢的大為好轉,使得政府對體育倍加重視,他們希望在國家複興的過程中,依靠體育凝聚民心、振奮精神。最近幾年俄羅斯人在過去幾年裏投入的大量用於體育事業的資金,也正在逐漸產生顯著效果。此外,俄羅斯為老牌體育強國雄厚的體育基礎,使他們擁有先進的訓練體係與方法,同時擁有世界一流的選手和教練,這也是幫助他們實現複興的強大依靠。俄羅斯在雅典的退步並不意味著他們在下屆奧運會上也將是同樣命運。
出征北京奧運會的俄羅斯軍團由847人組成,其中包括467名運動員(男子運動員242人、女子運動員225人),337名隨隊官員,以及43名替補運動員及陪練。俄羅斯運動員來自俄7個聯邦區的59個地區,其中莫斯科市對俄羅斯奧運代表團的貢獻最大,共有121名運動員。2008年7月29日俄羅斯為奧運代表團舉行了最為隆重的送別儀式,代表團全體成員均被邀請進入了克林姆林宮,總統梅德韋傑夫親自為他們壯行,隨後俄羅斯國教東正教主教更是為代表團進行了祈禱儀式。
瑪麗亞·莎拉波娃——這個操著一口美式英語的俄國姑娘曾一度被指責為半個美國人,但不容否認的是莎拉波娃不僅是目前俄羅斯網球的代表,同時更是俄羅斯體育的一麵旗幟。當她終於披上俄羅斯國家網球隊戰袍出征北京奧運會的那一刻,她也成為俄羅斯人民心中的“英雄”。2個大滿貫、11個WTA巡回賽單打冠軍、3個雙打冠軍,最高排名世界第一,這樣的成績足以讓人們把她列為倫敦奧運會女子網球單打金牌的最大熱門人選。
葉列娜·伊辛巴耶娃——田徑,尤其是女子田徑是俄羅斯代表團奪金的重點項目,而其中伊辛巴耶娃絕對是最為穩定的奪金點。之前剛剛以5米04的成績第23次刷新世界紀錄的伊辛巴耶娃,是奧運會的衛冕冠軍,同時她也是2005年國際田聯最佳女運動員,2006年勞倫斯世界最佳女運動員。伊辛巴耶娃絕對是俄羅斯體育的領軍人物。
安德烈·基裏連科——作為俄羅斯體育代表團旗手的基裏連科無疑也是俄羅斯體育的一麵旗幟。目前效力於美國NBA尤他爵士隊的基裏連科,應該是俄羅斯代表團中最為著名的運動員,2007年他率領的俄羅斯男籃重返歐洲之巔,在2012年奧運會上,他們也是男籃金牌的有力競爭者。
德米特裏·薩烏丁——1991年踏上國際賽場的薩烏丁,十多年來幾乎是唯一能夠讓中國運動員感到緊張的對手,他成功地從中國軍團手中奪走了兩個奧運會冠軍和6個世界錦標賽的冠軍。北京奧運賽場上,33歲的薩烏丁雖已不複當年之勇,早已將跳水視為生命的他,還是為自己心中的夢想拚盡全力,完美謝幕。
穆爾塔紮利耶夫·馬哈奇——對於俄羅斯軍團,拳擊和摔跤是他們最大的金牌庫,而馬哈奇正是俄羅斯摔跤隊的領軍人物。2007年歐洲錦標賽冠軍,“俄羅斯2007年度十佳運動員”,這些都抵不上奧運會冠軍的頭銜來的響亮,他將會在倫敦賽場上全力爭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