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成全球貿易大患
對於許多看過《加勒比海盜》的人來說,海盜就是那些生活在世界盡頭的自由自在的人。在古代歐洲,海盜是個重要的社會角色,有人斥之為禍害;有人視之為豪傑。然而到了今天,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現代海盜已經不是人們想象中戴著黑眼罩、手持長刀的樣子。海盜也有現代武器和電腦設備,而且“生意”範圍不斷擴大,不僅從事劫船掠貨等犯罪活動,還參與或者主導走私、販賣人口等勾當。
地球上將近四分之三的麵積都是水的世界,其承載著大約5萬艘大型船隻,這些船隻負責運輸全世界90%的貿易貨物,而海盜對海運和貿易造成的威脅日益增加。在一艘載有33輛T-72型主戰坦克和大量彈藥的烏克蘭貨船在索馬裏附近海域遭劫持後,這一事件再次將全球目光吸引到這片號稱世界最危險的海域上。
隨著世界貿易的發展,海盜事業也在“蒸蒸日上”。但如今的海盜與人們印象中的海盜已經有了天壤之別。他們擁有先進的武器、嚴密的組織,甚至與恐怖分子勾結在一起。由於他們活動的範圍都在政府力量影響甚微的海域,海盜的活動正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據估計,海盜活動給世界經濟每年造成約250億美元的損失,單是東南亞海域的損失就達到了160億美元。
美國智庫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執行所長蓋爾·勒夫特在《外交》季刊上撰文說:“過去10年間,對船隻的襲擊行為增加了兩倍,正處於現代曆史上最猖獗的時期。”
國際海事局的報告顯示,世界海盜襲擊事件已出現上升趨勢。除了海上遠洋船隻,一些停泊在港口內、近岸處的貨船也會成為海盜洗劫的目標。
總部設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國際海事局海盜事件舉報中心負責人諾埃爾·鬆最近在一份聲明中說,由於海盜事件數量急劇增加,該中心已不堪重負。“我們已經沒有餘力,我們這裏的工作實在太多。許多船隻遭到襲擊,許多船隻正在發出求救信號。”他說。
有統計表明,海盜的攻擊目標比例分別為油輪25%、貨船23%、大型散裝貨輪13%、集裝箱船隻11%、捕魚船16%、沿海船隻及遊艇12%。但近幾年,大型散裝貨輪已取代油輪成為首要攻擊目標,同時針對捕魚船的綁架案也在迅速上升。此外,駁船、拖輪等中低速海上運輸工具及其船員正成為海盜的“最愛”。據國際海事局估計,海盜活動每年給世界經濟造成約250億美元的損失。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發表報告說,在索馬裏沿海活動的海盜2008年索得上千萬美元贖金,由於全球逾十分之一的石油供應通過亞丁灣,索馬裏沿海活動正威脅全球貿易。這份題為《威脅全球貿易,支持局部戰爭》的報告指出:“2008年贖金總額在1800萬美元至3000萬美元之間。贖金高漲使這(海盜活動)成為更加有利可圖之事。”報告說,海盜每劫持一艘船隻,索要50萬美元至200萬美元贖金不等。
海盜活動迫使船隻繞道航行,增加航行時間和船運成本。一些船運公司和保安公司出於安全起見,想方設法防範海盜劫船,比如,如果貨輪行駛航線途經危險海域的話,有些船主就會雇用一些雇傭兵進駐貨輪以保護船隻及船員的安全。
索馬裏海域位於紅海和印度洋之間,由於過往商船眾多且航道狹窄,大型船隻在該海域均需放慢航速,這使其無法加速擺脫海盜,也無法規避躲閃,往往隻能束手就擒。
要想劫持成功,精良的武器裝備自然必不可少。肯尼亞“海員援助組織”負責人穆萬古拉說,索馬裏海盜每次作案通常出動3艘左右的快艇,每艘載有6到10名武裝人員,配備有全球定位係統、AK47突擊步槍和火箭筒。他們在靠近目標船隻後,以武力相威脅,然後登船控製住船員,並將船隻駛往偏僻海域。
鑒於索馬裏沿海的高度危險性,國際海事局建議,所有不以索馬裏為目的地的船隻在經過這一地區時至少與海岸線保持75海裏以上距離,最好是保持200海裏以上。不過,事實證明,200海裏的距離可能仍然不夠安全。
海盜猖獗的原因
索馬裏海域成了海盜的天堂,上演著全球一半的海盜劫船“大戲”——索馬裏海盜在亞丁灣劫持了幾十艘船,使該地區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水域。逼迫多國反恐部隊在亞丁灣設立“安全走廊”,以保護船隻的安全。
在幹旱貧瘠的非洲之角,是常年戰亂催生出這樣一群無法無天的現代海盜。他們偽裝成“遵紀守法”的普通漁船出海,隻要發現單獨遠航的大型遠洋貨輪,就會攜帶衝鋒槍與手榴彈跳上快艇猛撲上去,然後借助繩梯和抓鉤,奮力攀上孤立無援的萬噸巨輪。
海盜們開著名車、住著豪宅、花天酒地,用的是最新款的手機,娶的是最漂亮的女人。單看這些描述,就像在說那些炫目的說唱藝人,但這同樣可以用在索馬裏海盜的身上,他們正搖身一變,成為“非洲之角”的新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