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年來對《紅樓夢》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間斷,並有大量的研究著作產生,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這在我國文學史上是罕有的現象。這項研究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向前推進,前人的觀點、評價不斷地受以後人批判地繼承。“舊紅學”的代表是索隱派,他們對《紅樓夢》作了各種各樣的“索隱”,有的說小說寫的是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家事,賈寶玉就是明珠的兒子納蘭容若;有的認為小說影射的是清世祖與董鄂妃的戀愛事跡;有的認為小說描寫康熙朝的政治,說作者是抱民族之痛,目的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等等。“五四”時期出現了“新紅學派”,他們用實驗主義和主觀唯心論的考證方法,批判了索隱派,但又認為《紅樓夢》就是寫曹雪芹自己的家庭曆史,把《紅樓夢》看成是曹雪芹的自敘傳,說賈政就是曹頫,賈寶玉就是曹雪芹。這種自傳說的影響比“索隱派”大,危害也深。解放後,才開始用馬列主義觀點研究《紅樓夢》,小說的進步思想傾向和可貴的藝術價值才逐漸為人們所認識。一九五四年,毛主席寫了《關於紅樓夢研究問題的信》,發動了批判胡適派資產階級唯心主義的偉大運動,批判了存在於《紅樓夢》研究中的資產階級唯心主義的觀點,從而把《紅樓夢》的研究引上了正確的道路。
隻有在人民的時代,《紅樓夢》這部小說的價值和它所包含的巨大的社會意義,才可能得到正確的闡明。目前對《紅樓夢》的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它的豐富複雜的內容,精深的藝術成就還有待於我們作更深入、細致的發掘。
思 兔 網
第九章 彈詞鼓詞和民間歌曲
第一節 彈詞和鼓詞
彈詞和鼓詞是流行於不同地區的說唱相兼的曲藝形式。前者流行於南方,用三弦、琵琶伴奏,主要說唱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後者主要流行於北方,用鼓和三弦等樂器伴奏,主要說唱鐵馬金戈的戰爭故事。
說唱文學在我國有悠久的曆史,唐代的變文、宋代的陶真、涯詞、鼓子詞、諸宮調和元代的詞話,是說唱文學在各個時代的不同名稱。它們都在自己的曆史發展中豐富了我國說唱文學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繼承前代的藝術傳統,明清兩代的說唱文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以彈詞和鼓詞為主的各種說唱藝術出現了,同種說唱藝術的不同流派出現了,它們在同一城市中同時演出,藝人們互相競賽,互相揣摩,為了壓倒別人,不僅在演唱文麵有不少可貴的創造,而且在作品內容方麵也進行了加工和潤色,使之更加豐富和生動,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彈詞是由宋代的陶真和元代的詞話發展起來的。彈詞這一名稱最早見於田汝成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左右寫成的《西湖遊覽誌餘》中,原書卷二十記杭州八月觀潮說:“其時優人百戲:擊球、關撲、魚鼓、彈詞,聲音鼎沸。”明代彈詞見於著錄確實可信者有兩部:嘉靖間梁辰魚的《江東廿一史彈詞》和明末清初陳忱的《續廿一史彈詞》,現均已散佚。令傳楊慎《廿一史彈詞》較梁著為早,故梁著別標“江東”二字以示區別。但楊著的十字句與後來彈詞中有襯字的十字句不同,它不是彈詞,而是元代詞話的繼續,本名為《曆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其書傳到江南才被易為今名。文人擬作皆在一種文藝流行民間以後,由此可以推知:彈詞的風行至遲當在明嘉靖年間。
彈詞是由說《說白》、噱《穿插》、彈《伴奏》、唱《唱詞》幾部組成的。說白部分為散文,唱詞部分基本上是七言韻文,有時也略有變化,加上三言的襯句,成為三、三、七或三、三、四的句式。彈詞作品大多數是長篇的,一部作品往往要說上幾個月,像《安邦誌》、《定國誌》、《鳳凰山》是三部連續的作品共六百七十四回,七十餘冊;一般通行的也都在十冊以上。彈詞中的開篇沒有說白,短的隻有兩韻四句,長的也不過十幾韻。主要是起定場作用,把聽眾的興趣引向正書上來,正如宋人說話中的入話一樣。後來它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嘉慶、道光時,有馬如飛者善著開篇,今傳有五十餘篇,其唱腔稱為馬調,影響很大。彈詞開篇直到今天還是最受群眾歡迎的曲藝形式之一。在語言上,彈詞有“國音”、“土音”之分。國音彈詞是用普通話寫的,如《安邦誌》、《天雨花》、《再生緣》等。上音彈詞是用方言寫的,或者夾雜有方言的,它以吳音彈詞為最多,如《珍珠塔》、《玉晴蜓》、《義妖傳》等。浙江的“南祠”、福建的“評話”、廣東的“木魚書”等,都是用各自方言寫成的流行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