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的傳記體性質,決定它在結構上常常是以一個中心人物為主,故事隨著這個人物的活動逐步展開,並通過他串連一些次要人物;而在情節描寫上,則分別輕重,用多種多樣的筆法,加以組織和交代,從而收到了主次分明、脈絡貫通、敘次周密、結構謹嚴的結果。如《念秧》,受騙者有王生主仆,設騙局者有張、許、金、佟四人。先是張、許、金三人單出,各設一局,未能得手,而後四人合謀一局才得成功。故事人物多,情節複雜,但一路通過王生主仆串連起來,絲毫不亂。
《聊齋誌異》還善於描寫景色,不隻畫麵鮮明,而且常常造成一種氣氛、境界,更好地烘托出人物的性格。如《嬰寧》寫嬰寧所居之處,“門前皆絲柳,牆內桃杏尤繁,間以修竹,野鳥格磔其中”。“門內白石砌路,夾道紅花,片片墮階上。曲折而西,又啟一關,豆棚花架滿庭中”,“粉壁光明如鏡,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這就和嬰寧天真純潔的性格互相襯映,顯得異常調和。
《聊齋誌異》語言精煉,詞彙豐富,句法更多變化。作者既創造性地運用古代文學語言,又適當吸收和提煉當代口語方言。在單行奇句中,間用駢詞儷語,典雅工麗而又生動活潑,極富於形象性和表現力。但用典過多,也影響了語言的鮮明和生動。
《聊齋誌異》刻劃人物注意個性和細節的描述;安排情節注意故事的曲折有味,顯然是吸收了傳奇和史傳文學的特點而有了新的發展。文章的波潤起伏,語言的搖曳多姿,又顯然接受了先秦兩漢散文和唐宋古文的影響。至於人物語言的精妙傳神,諧謔有趣,也分明可以看到《世說新語》的影響。正是由於作者廣泛地吸收了前人的藝術經驗,融彙貫通,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才使它達到了文言小說的高峰。
第四節 聊齋誌異以後的文言短篇小說
《聊齋誌異》問世後,曾風行一時,模擬的作品紛紛出現,乾隆年間有沈起風《諧鐸》、和邦額《夜譚隨錄》和浩歌子《螢窗異草》等。不過這些作品大都是模仿《聊齋誌異》的形式,而丟掉它寄托“孤憤”的積極精神,“談虛無勝於言時事”(《夜譚隨錄自序》),離開現實生活較遠,缺乏進步的¤
第六章 清初至清中葉的長篇小說
第一節 水滸後傳、說嶽全傳及其他
第六章 清初至清中葉的長篇小說
清初至清中葉,出現了不少長篇白話小說,其中優秀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特征。除《儒林外史》、《紅樓夢》等專章論述外,其他較有影響的作品,就其內容性質及產生先後分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