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節(2 / 2)

《聊齋誌異》現存的版本主要有“手稿本,僅存上半部;乾隆十六年(1752)鑄雪齋抄本;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刻本,即一般通行本的底本。一九六二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會校會注會評本采錄最為完備,共收作品四百九十一篇。這將近五百篇作品,體載並不一致。一部分篇幅短小,記述簡要,還是筆記小說的體製。小部分描寫作者親身見聞的作品,則具有素描、特寫的性質。大部分作品則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的短篇小說,是我國文言小說中的珍品,也是《聊齋誌異》思想藝術成就最高的部分。

第二節 聊齋誌異的思想內容

《聊齋誌異》中的優秀作品,反映了廣闊的現實生活,提出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態度。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製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如《嬰寧》、《蓮香》、《香玉》都在沒有戀愛自由的當時寫出了青年男女自由相愛的故事。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顧封建禮教的約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願,大膽地追求心愛的人,並都獲得了幸福的結局。如《香玉》中的黃生在勞山下清宮中愛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不幸花為他人移去,他日日臨穴哭吊,終於感動花神使香玉複生宮中。《蓮香》中的女鬼李氏熱愛桑生,使桑生害了重病,當她不得不忍痛分手之後,卻“憤不歸墓,隨風漾泊”,終於遊至張家,借屍還魂,和桑生結成了美滿姻緣。在《小謝》中,作者更寫出男女雙方經過一段自由接觸逐步發展了愛情的故事。女鬼秋容、小謝和陶生開始隻是師友相處。後來陶生因事入獄,秋容、小謝為之奔走相救,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搶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他們在與黑暗勢力的鬥爭中彼此互助,發展了愛情,才結為夫婦。這在男女被絕對禁止社交的封建社會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封建婚姻的決定權操在父母之手。可是這些作品中的青年男女,他們自由地相愛,自由地結合,和封建婚姻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充滿幻想的故事,無疑是現實愛情生活中新生因素的集中和升華,真切地表達了廣大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憧憬和渴望。

描寫愛情主題的另一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社會對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種種阻礙,表現了他們的反抗鬥爭。《鴉頭》、《細侯》、《連城》、《宦娘》都是這方麵的優秀作品。

《鴉頭》中的狐女鴉頭是一個敢於反抗家長淫威的女性形象。《細侯》則揭露了富商大賈對青年幸福的破壞和妓女細侯的激烈反抗行動。《連城》寫喬生和連城爭取自由婚姻的鬥爭,尤為曲折動人。史孝廉征詩擇婿,喬生的詩得到女兒連城的喜愛,史卻以喬生家貧而不許婚。喬生深感連城知己。後連城病死,喬前往臨吊,一慟而絕。他在陰間找到連城,並在好友顧生的幫助下,被準許還魂,二人相攜回到裏門:

連城曰:“重生後,懼有反複。請索妾骸骨來,妾以君家生,當無悔也。”生然之。偕歸生家。女惕惕若不能步,生佇待之。女曰:“妾至此,四肢搖搖,似無所主。誌恐不遂,尚宜審謀,不然,生後何能自由?”相將入側廂中。嘿定少時,連城笑曰:“君憎妾耶?”生驚問其故。赧然曰:“恐事不諧,重負君矣。請先以鬼報也。”生喜,極盡歡戀。因徘徊不敢遽生,寄廂中者三日。

這一情節充分暴露了封建社會的沉重壓力,也突出表現了二人爭取自由婚姻的堅決鬥爭。這篇作品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它提出了一種新的愛情觀點,即知己之愛。它比之向來“郎才女貌”的愛情,有更其深刻的社會意義。

《聊齋誌異》的另一重要主題,是抨擊科舉製度的腐敗。作者飽含感情地揭露了科舉製度埋沒人才的罪惡。《葉生》中的葉生“文章詞賦,冠絕當時”,卻屢試不中,鬱悶而死。最後隻能讓自己的鬼魂幫助一個邑令之子考中舉人,“借福澤為文章吐氣,使天下人知半生淪落,非戰之罪也”。作者指出科舉埋沒人才的原因,即考官都是“樂正師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