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狗頭軍師(3 / 3)

“隨我奉先者,出列!”無疑是命令忠於呂布的士兵們,殺了不忠的士兵,這一切呂布事先就有所交代。所以一瞬間,萬人兵馬倒在了血泊之中。

呂布見大事已定,仰天又大笑:“一切我呂布早有安排!哈哈哈!”

就在此刻,跪在他馬前的探馬,突然從懷中掏出一把鋒利的短劍。短劍一出,借著日光在陶義眼中一閃,陶義暗想:此人難道要殺呂布!?

陳宮見探馬飛身而起,劍鋒向呂布喉嚨處刺去。陳宮見情勢緊急,飛身躍馬跳向呂布身前,用自己的胸為呂布擋了一劍。

呂布隻顧大笑,竟然沒有察覺探馬要殺他。見陳宮飛身躍過來,才知事情已晚。陶義倒也給力,驅馬衝向那探馬,用手中的魏武青虹收割了那探馬的頭顱。

陳宮的身體向赤兔馬下摔去,呂布驚慌趕緊下馬接住陳宮。陳宮嘴角鮮血不斷流出,陶義見情況也趕來陳宮身邊:“文台,頂住!頂住!”

呂布摟著陳宮:“文台,文台,我不能沒有你這樣的謀士啊!你不能死!”陶義看著呂布的眼睛,竟然看見了眼淚,這是戰神的眼淚嗎?陶義不禁自己問自己。

陳宮的身體已經軟為一灘,無法動彈。但是陳宮依舊使出了人生的最後一股力量,他用雙手分別抓住陶義,呂布的手。將兩人的手一起握在胸前,有力道:“二位主公,一定要為我滅曹……”還未說完,已經斷氣。但他的意思,陶義,呂布都深知不疑。

呂布仰天長嘯:“曹操,劉備你們我呂布都要滅!”

司馬懿勸呂布等人不能拖延時間,必須即可奔赴官渡,前有曹操,後有劉備,恐腹背受敵。呂布將陳宮的屍體抱上赤兔馬,坐在自己身前,領兵向官渡而去。途中呂布等人才知,那探馬是劉備的奸細,隻是一直在呂布軍中隱藏的很深很深。

呂布,陶義一行人正在行進中,突然有一曹操的探馬飛馬而來。司馬懿看是曹操軍,手指著前方的探馬對呂布喊道:“這是曹操的探馬!”

呂布聞言下令道:“殺無赦!”

陶義趕忙阻止:“奉先將軍,此人不是曹操的探馬,這人是我的人,恐怕是沒來得及換下曹操營中的衣服,大人手下留情。”

呂布一聽作罷,司馬懿也放下了心。

那人來到陶義身邊,在陶義耳邊一陣低語,陶義也在他耳邊一陣低語,很是神秘,呂布生了疑心。陶義眼睛瞥了一下呂布,見呂布神情不對,趕忙對呂布道:“奉先將軍,此人告訴我曹操軍中情報:曹操已派三萬人馬前往官渡港,嚴加看守。還好我遼東的人馬已經出港了,隻是眼下我們……”

陶義示意探馬離開,探馬趕緊撤離,並飛奔曹操大營而去。

呂布冷冷地回陶義:“怕什麼,我呂布身後四萬大軍無人能敵,你就不必擔心了!”

陶義支支吾吾,不知言語,忙對呂布拱手行禮表示佩服。於是,呂布帶著大軍氣勢洶洶地飛奔官渡港而去,呂布去平原城之前,還想和曹操打上一仗,解解陳宮之死的悶氣。

那探馬其實是陶義拉攏過來的奸細,負責為陶義傳送假的情報給曹操。那探馬騎馬回到曹操大營,麵見曹操。告知曹操,陶義帶兵與呂布血戰,遼東軍全軍覆滅。唯有陶義,司馬懿奪馬向官渡港逃去,呂布領大軍窮追不舍,直逼官渡。

曹操一聽,麵帶微笑讓探馬回去待命。

程昱站在曹操身邊,見曹操麵帶微笑,問:“大王,為何而笑!?”

曹操撫摸著胡須:“遼東軍全軍覆沒,可見陶義對我還是衷心的。陶義往官渡方向逃,呂布和陶義有一劍之仇,呂布定會追趕陶義。我的探馬告訴我,呂布身後是馬超的騎兵隊伍,馬超和陶義之前有血海深仇,馬超也會隨後追趕。你通知蔡瑁的三萬水軍先停止前進,不必去官渡港,等陶義逃出港,呂布,馬超大軍追出港後,我要派孫策的江東水軍一同出官渡港,殲滅馬超,呂布軍隊。”

這時又有一探馬回報曹操:“大王,呂布身後的馬超部隊,完全不聽軍師法正的調度。由馬超,馬雲祿帶動大軍,向呂布軍後方追去!”

曹操一聽,興奮地站了起來:“哈哈哈!程昱啊,你看!被我說中了吧!那陶義還是忠於我曹操的!”

程昱站立不動,麵無表情顯得很淡定。程昱手摸著胡須,陷入沉思,總覺得這事有點怪怪的:遼東軍全軍覆滅,怎麼陶義和司馬懿逃出來了?就算陶義能逃出來,陪在他身邊的應該都是趙雲,許褚這等猛將,怎麼可能是一個文弱書生的司馬懿呢?難道書生能殺出重圍?呂布的赤兔馬天下第一,不可能追不上陶義啊!不對,陶義投敵了!陶義絕對在演戲!

此時,陶義騎在馬上很快心。因為身後的馬超也追上來了,看來曹操,呂布,馬超都中了自己的計謀。

陶義,呂布帶領著餘下的三萬精銳騎兵,來到官渡。官渡港外停泊著上百隻大船,正是曹操大軍來時所用的船隻。也許是曹操沒料到,在與劉備軍交鋒的時候會打水戰,所以並沒有留多少兵馬看守官渡港,保護船隻。

陶義現在還是曹操軍中的一員,怕被曹操得知反叛,所以不敢露麵,與司馬懿一起躲在呂布大軍的身後。呂布一人,肩膀扛著方天畫戟,背著四葉鬼刀,驅著赤兔馬大搖大擺地來到官渡港,曹操陣營前。呂布一揮手中的方天畫戟大聲對官渡港守軍喊道:“我乃呂布,呂奉先是耶!擋我去路者死,識時務者,現在退去可饒不死!”

官渡港守軍一聽是呂布,從營寨縫隙中窺探,一見真是戰神呂布,個個嚇得魂飛魄散,打開寨門四處逃竄,兵器盔甲都丟棄了。

呂布不費吹灰之力奪下了官渡港,陶義建議呂布,應該抓緊時間奪取戰船渡江北上前往平原附屬港高唐港,平原幾經戰亂守軍並不會太多,守高唐港的兵馬自然也不見的多。呂布早已心急一切,一心想立刻奔赴平原抓住管鉻,殺了這個神棍。呂布挑選了一百多隻大戰船,命令立刻渡江北上高唐港。

馬超,馬雲綠,馬岱帶領五馬西涼鐵騎,尾隨呂布身後趕到官渡。見呂布渡江北上,馬超毫不猶豫地挑選了二百多隻戰船,追趕呂布而去。

官渡港逃兵告知留守在途中的蔡瑁,呂布馬超兩軍已經出港。蔡瑁立刻命人通知曹操,曹操得知消息命蔡瑁立刻領五萬水軍追擊,呂布馬超都是騎兵,騎兵不善水戰,命令蔡瑁好好利用這次機會,好好表現,如果立功便封為水軍都督。

蔡瑁得令如同嘴邊掛了一塊五花肉,恨不得立馬咽下去。蔡瑁趕忙率領手下部將趕到官渡,挑出二百多隻戰船,追向馬超的船隊。蔡瑁此人雖是小人,但也略有謀略。他不敢小巧敵軍,為了保守起見,他派出一隻小漁船,緊跟著馬超船隊的身後,自己的船隊隻是慢悠悠的跟在後麵,不出現在馬超軍隊的視線裏。

法正一時成了光杆司令,很是無奈,隻有騎馬先回虎牢關陣營,看諸葛亮有什麼對策。

呂布大軍乘風破浪,一路向前。呂布,陶義,貂蟬正在船頭看著這一片水浪的風景,突然司馬懿提著扇子,氣喘籲籲地跑來:“將軍,主公不好!我聽船隊尾部的士兵口傳來消息,說馬超的軍隊快追趕上來了,他們人多力大,劃船的速度比我們快很多,應該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追上來了!”

“這該死的馬兒,為何緊盯著我呂布不放!”呂布氣憤道。

陶義聞言低頭不語,看來呂布還不知道他和馬氏一族的恩怨。

呂布看著身邊低頭,沉默不語的陶義:“陶義小弟,你有什麼方法可以擺脫這馬兒的追趕!?”

陶義沉思了一會對呂布道:“水麵之上想阻攔敵軍的追趕很難,除非有火船做屏障,不然恐怕免不了與馬超一戰!”

呂布急得直咬牙:“哼!本將軍我正急著去平原,這小子竟找我麻煩,打,這一戰一定要打!”

司馬懿拱手對呂布道:“將軍,我軍不熟水性如何作戰,水戰必須要用弓箭進行攻擊,可是弓箭現在我們哪裏去找!?”

呂布急道:“那怎麼辦?”

這時陶義袍袖慢慢地走向船頭,凝聚的眼神看向前方,一會口中突然道:“繼續向前走,即使他追上來,他也攻擊不了我們。因為他馬兒也是騎兵,不熟水性也沒弓箭,我們不用怕他。我想曹操已經料到我們兩軍出官渡港了,恐怕早就跟在了馬超軍隊的後麵。”

呂布現在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在水上自己的騎兵毫無發揮,隻有聽陶義的話,繼續前進。

果然不出陶義所料,馬超軍追趕上呂布軍也沒什麼威脅。馬超的騎兵不敢離開船,有的早已暈船吐得不成樣子。馬超無法命令士兵攻擊,很無奈竟然和呂布軍做起了頭尾相鄰的“好鄰居”。

天色慢慢暗淡下來,呂布,馬超的士兵都取出懷中的幹糧開始用餐,休息,停止了行進。可是這時候,有一個人可沒有閑著用餐,休息,這人就是蔡瑁。

蔡瑁早已準備了十萬支火矢,想給呂布馬超軍嚐嚐,他的厲害。蔡瑁命令全軍,全速前進,弓箭手備好箭矢準備作戰。

馬超剛準備回船中休息片刻,突然後方船員傳來情報:“我軍後方出現零零點點的火光,正向我們逼近!”

馬超一聽,如同晴天霹靂,這正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啊!馬超急忙召集馬家軍,商議對策。龐德建議馬超立刻駛向濮陽頓丘港,因為現在大軍的方位離頓丘港最近,隻有以最短的時間趕去頓丘港,可以逃過一劫。

馬超顧不得那麼多了,命令全軍脫離呂布軍隊後方,全速駛向頓丘港避難。

蔡瑁得知馬超軍隊,駛向頓丘港並沒有追擊,而是追向呂布的船隊,因為他知道隻有呂布才是曹操最大的敵人,如果他殺了呂布,也可以立下威望,名聲大大提高。

呂布,陶義,司馬懿,貂蟬正在船中休息,談論軍事。突然,有士兵來報呂布:“將軍不好,馬超軍隊離開了我軍後方!”

呂布大笑:“這有什麼不好的,少了一個跟屁蟲,我輕鬆多了!”

陶義立刻眉頭一鎖,暗道大事不妙。

士兵焦急道:“將軍,可是身後又出現一支船隊,那些船中火光點點,看得我們士兵很是心慌!”

呂布吃驚地“啊”了一聲:“難道是曹操的軍隊?怎麼這麼快就追上來了?”

陶義分析道:“看來曹操是有備而來,想借機消滅我們和馬超軍隊。火光點點,想必敵人定有火矢,如果敵方靠近我們放火矢,則我軍必敗!”

呂布氣憤地看著陶義,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上前一把抓住陶義的領角,竟將陶義瘦弱的身體提了起來:“好你個陶義,你肯定是曹操的奸細,我要殺了你!”

陶義一時被眼前凶神惡煞的戰神呂布,嚇愣住了,不知了言語。呂布高高地舉起陶義,扔向一邊將陶義重重地摔倒在地。陶義趴在地上,使力支起身體,用手捂住胸口不停地咳嗽,臉部緋紅。司馬懿看著陶義,很是著急,擔心呂布會殺了陶義,還會殺了他。

司馬懿見情況不妙,急中生智上前對呂布道:“將軍請息怒,我家主公先前就曾預料到曹操軍跟在馬超軍身後。現在馬超見形勢不妙,迅速逃離,敵人剩下的目標就是我們啊!我家主公能預料到曹操軍隊就在身後,也一定早有了退敵之策啊!將軍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