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每天訓練一點歸納思維(1 / 3)

什麼是歸納思維

奧地利醫生彼得在看兒子睡覺時,忽然發現兒子的眼珠子轉動起來。他感到奇怪,連忙叫醒了兒子,兒子說他剛才正做著一個夢。

彼得想,眼珠子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

於是,他把兒子當成了“試驗品”:每當兒子睡覺時,他便守在旁邊。一旦發現兒子的眼珠子轉動,就叫醒兒子,兒子總是說做了一個夢。

彼得又仔細地觀察他的妻子,後來又觀察了鄰居,觀察了他的病人,都發現同樣的情況。因此,他寫出了論文,指出人睡覺時眼珠轉動,表示睡者在做夢。

他的論文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注意。

如今,人們研究夢的生理學,用眼珠子轉動的次數、轉動的時間,來測量人做夢的次數、夢的長短。

這種用直接觀察所取得的結果和今天用腦電波的測試數據是相吻合的。

“人睡覺時眼珠子轉動,表示睡者在做夢。”這個結論當時是怎樣得來的呢?是這位奧地利醫生觀察了兒子、妻子、鄰居及病人等個別現象後歸納分析得出來的:

兒子睡覺時眼珠子轉動,表示在做夢;

妻子睡覺時眼珠子轉動,表示在做夢;

鄰居睡覺時眼珠子轉動,表示在做夢;

病人睡覺時眼珠子轉動,表示在做夢;

……

所以人睡覺時眼珠子轉動,表示睡者在做夢。

“兒子……”“妻子……”“鄰居……”“病人……”等都是一些個別的特殊的事例,所以,人睡覺時眼珠子轉動,表示睡者在做夢是從這些個別的特殊的事例中總結出的同一類事物的一般結論,這種由一些個別的、特殊的事例推出同一類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思維方法,叫歸納分析法。這種方法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歸納推理是一種由特殊或個別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結論的推理。其推理的一般形式如下:

S1是P,

S2是P,

……

Sn是P,

S1,S2,…Sn是S類的全部對象,

所以,所有S都是P。

在實際應用中可以省略成分,如上邊那種形式可變成:高爾基、華羅庚、張海迪不都是自學成才的嗎?

歸納推理可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又可分為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科學歸納推理、概率預測推理和統計推理。除完全歸納推理之外,其餘的全是前提與結論之間沒有蘊含關係的或然性推理。

歸納思維訓練

訓練一:完全歸納推理

完全歸納推理,又稱完全歸納法。它是通過考察某一類事物中每一個對象的情況,從而概括出關於該類事物情況的一般性結論的推理。

德國數學家弗裏德裏希·高斯,在10歲時曾迅速而準確地得出老師出的一道算術題的答案。這道題是這樣的:

1+2+3+…+98+99+100=?

這道題如果用普通加法算,得好多時間,而且容易出錯。高斯發現,從1到100這些數,兩頭對稱的兩個數相加得數都是101。而兩頭對稱的數,在1到100中共有50對。於是他把101×50便得出5050這一答案。在這裏,高斯就是用完全歸納推理的方法得出“兩頭相加為101”這一結論的。

完全歸納推理有很大的局限性。它要求對一類事物的全部分子都進行考察,才能得以推出結論。

訓練二:不完全歸納推理

亦稱“簡單歸納法”或“簡單枚舉歸納推理”。這是隻根據部分對象個體具有的某種屬性而作出概括的推理方法。具體地說,就是通過對某類事物部分對象的考察,以及列舉若幹經驗事例,發現某一屬性在一些同類對象中不斷重複,而又沒有遇到與此相矛盾的情況,從而得出該類事物都具有某種屬性的一般性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