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
現實是此岸,
理想是彼岸,
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
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
的確,理想固然美好,
可是它不是現實,
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變成實實在在的現實,
我們必須踏上行動的橋梁,
否則隔岸相望,
理想永遠看不清、摸不到。
“行動”看起來隻有兩個字,可是要做到卻很難,因為在人們的思想裏普遍存在著惰性,每個人都心存僥幸,會幻想即使自己不去行動事情也是往好的方向發展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從前,有一個孤獨的人看到了一個關於電話的廣告:有了電話,朋友就來!於是,他裝了電話,希望朋友跟著來。白天他賣力地工作,回到家之後就整晚歇斯底裏地盯著電話機,心想自己錯過了不少電話。他仍然寂寞,開始為可能漏接的電話而瘋狂!
一天,他從信箱裏又拿到錄音機的廣告:有了錄音機,電話不“漏接”!錄音機裝了一個星期後,他就把它退了,空空的錄音機,房間更加寂寞。
一個從不到外麵結交朋友的人即使裝再多的電話,朋友還是不會來的,因為他沒有行動,他隻不過是在等待,等待能夠等來什麼?答案很明確:什麼都等不來,除了衰老。
所以每一個懷揣夢想的人,每一個想要成功、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人,都不能隻把自己的理想停留在“想”的層麵,而應該付出真正的行動。有句話說得非常經典: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
隻有行動才能改變現實,隻有行動才能實現夢想,即使你隻是一個行動起來很慢的人,隻要你去做了、去行動了,那麼日積月累,你的成績也會是卓越的。
一家鍾表店裏,一隻剛組裝完畢的小鍾被放在了兩隻舊鍾當中。兩隻舊鍾看到新來了一個小夥伴,非常高興。其中一隻舊鍾對小鍾說:“孩子,你可以工作了。不過我有點擔心,你走完3200萬次以後,恐怕會吃不消呀。”“啊!3200萬次。”小鍾一聽這個數字,頓時嚇壞了:“要我走這麼多次,實在是太難了呀!”另一隻舊鍾看見小鍾有點害怕,說:“你別聽他的。不用害怕,你隻管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非常簡單。”“就這麼簡單嗎?”小鍾有點將信將疑。“如果這樣的話,那我就試試吧。”於是,小鍾每秒鍾就“滴答”擺一下,它覺得一點也不難。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覺中它已經擺了3200萬次。
從這個小故事中或許很多人都已經明白了,成功其實並不難,隻要有了理想、有了想法,去做就行了,不用覺得成功遠在天邊遙不可及,更不用懷疑自己的能力。隻要做了,我們總能改變一些現實,實現一些想法,離成功更加近些。
大學畢業後,馬雲當了六年半的英語老師,在這期間他用業餘時間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兒,幾年忙下來沒掙到什麼錢,可是卻闖出了一點名氣。1995年,馬雲受浙江省交通廳委托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這趟美國之行,馬雲雖然沒能完成任務,卻發現了一個“寶庫”。在美國,馬雲第一次上了互聯網,之後他到網上為自己的翻譯社做了廣告,上午10點他把廣告發送上網,中午12點前他就收到了6個E-mail,這讓馬雲看到了契機,他當時就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座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