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為什麼決裂至此,通過阿原以及宅裏的老仆斷斷續續念叨,她大概知道了些細枝末節。
事情的症結都在於李家現存於世卻多年去家未歸的男主人身上。
男主人叫李明誠,是李家真正的當家人,可是上至主家,下至仆從,卻都一致把他排除在外。
原因何在?
原來是因為去世前老太爺的禁令。
李靜姝的祖父生前曾經通告內外和李明誠斷絕關係。
明麵說是李明誠上不孝下不親,可除了林柔藍以外,大家都知道其中另有內因。
那就是,李明誠在外另開辟了家室。
李老爺子接受不了兒子如此寡情於媳孫,堪堪與兒子斷絕了來往。
這事李家上下皆曉,包括李家小姐李靜姝,可是裏裏外外都瞞住了林柔藍。
也不知道是憐惜,還是輕視,總之一直到李家小姐因病去世,她重生而來,沒有人說漏半嘴。
她來到這個世界慢慢熟悉李家後,就心存疑問,既然李家就剩這一對母女,為什麼還互相冷冰如此?按理說,家無男丁,母女二人更該相依為命才是,這一對怎會隔閡甚深?
最終還是阿原的話點清了緣由。
就說這李家吧,據說世代行醫,上祖還曾在清太醫院裏任職,很是顯赫過一時。隻是,朝代更替,歲月變換,到靜姝父親李明誠這一代便越來越不是事兒,徹底敗落下來。這一代人口也簡單,隻李明誠和其姐兩人。中國這個時期內憂外患正緊,李明誠正值青年,熱血沸騰誓以振興家國為己任,便投筆從戎了。老太爺看著家業不在,女兒已嫁,男兒總要有點出路,便把老思想一甩,也不攔著兒子,長歎一聲細心養著小孫女兒靜姝,便隨兒子怎麼折騰去。這樣直到靜姝十四歲那年,老太爺去世。
所以說,李家小姐十四歲前都是和老太爺一起生活的。她的母親對她來說,雖然共同生活在同一空間,卻形同路人。
當然,你也會說這不可能,母女天性,怎麼會完全隔絕?
這就要說到事情的根本了。人都是有感情的,但當你一腔熱情,卻常年遇冷,久而久之,陌路而往也不是不可能。李靜姝就是因為林柔藍常年對她的漠視,才最終歇了這份親情。以至於最後染病鬱鬱而終,有此緣由也說不定。
李靜姝本尊聽說是很蘭心蕙質深得李家醫學傳承的一個女孩子,可是在大好青春年華卻溘然長逝,而且身故無人知,隻空留她這個百年之後的外來人憑吊紀念。不得不說實在是太可憐。
當然,林柔藍也可憐,但卻更可悲。
舊式家族多早婚,出身書香的林柔藍十七歲時已和長她兩歲的李明誠結發成婚。然而不到一年,李明誠雄心萬丈赴前程,外麵世界複雜多變,本是青澀年紀的他渾然忘記家中還有一**,直到家中去信報喜,方才得知自己做了父親。隻是軍中繁忙,況李明誠當時也是半大孩子,哪裏懂得為人父為人夫的責任,等兩年歸家後,小女兒靜姝已經紮著羊角辮到處跑鬧嬉戲。後來,軍中紀律森嚴,李明誠長年在外,即便節年回家,同林柔藍也總是相對無話。此後經年,林柔藍這個舊式閨閣女子,便把自己沉默在時光暗影中,固執又倔強抵抗著自己夫君的忽視。
林柔藍如今人已離世,做什麼判定已毫無意義。靜姝並不相信這個時代的舊式女子都會像林氏這樣懦弱。所謂的與世無爭,不過是做給世人看,她本身如何又有誰會在乎。連她夫君都不在乎。
林柔藍如果不是沉寂在自己的寂寥中,不是寄情於詩書中,如果能抬頭看看親身女兒伶仃孤苦的背影,負起身為母親的責任,或許李家就不會有這麼多慘劇。
但現在說什麼也晚了。也過於苛責。
環環相扣,人無完人,連她這個後來人,其實在最開始來這個世界不一樣很懦弱?
她那時剛剛重生至此,想到的隻是這一切歪打正著。父親常年不著家,母親又與她情不濃,沒有人會知道李家的女兒已經魂歸離恨天,也沒有人會知道現在身體裏的這個靈魂會是來自未來世界的姓蔣名靜秋者。
她滿腦子想的隻有安全地活下去。
靜秋,靜姝,雖然相似,卻是隔了一個世紀。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害怕和驚懼都變得不真實。
再加上後來等病大好後多次對林柔藍的看望總以閉門羹而歸,她不想再沉浸在這死氣沉沉的舊式家庭裏,打算重拾現代的職業在這個時代生存,遂帶阿原北上求學,一直一年未歸。
這其中她不知道李家都發生了什麼,她隻知道,等再接到李家消息,是兩周之前。
林柔藍病危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