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突然起病,在幾分鍾至數小時達頂峰,有些經24~48小時緩慢進行。出血嚴重者發生頭痛、嘔吐,在短時間內進入昏迷,輕者可在頭痛、頭暈後,先發生肢體無力,逐漸出現意識障礙。典型的症狀為“三偏”,即病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
出血性腦卒中有何特點?
出血性腦卒中(腦溢血)包括腦實質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常由腦血管病變、壞死、破裂引起。多發生於秋、冬季,年齡以50~75歲老年人為多,但40~50歲的人也不少,高發年齡為51~60歲。
體型:肥胖、頸部短粗、麵部潮紅者多發,部分人有家族遺傳史。
發生時間:80%在活動的情況下出血,僅有20%發生在休息和睡眠中。
腦血管病:包括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腦動脈炎、血液病等;此外,過敏反應也可致腦出血。
血壓過高:會導致腦血管破裂而出血。
精神刺激: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恐怖驚嚇、用力過度、寒冷、過飽、劇烈運動、便秘、大便困難、咳嗽、哮喘等刺激都可使血壓驟然升高,誘發腦出血。
出血性腦卒中的症狀分為幾期?
蛛網膜下腔出血:大多為中年人,偶見於其他年齡。常突然起病,出現劇烈頭痛、嘔吐、昏迷、死亡,但多無肢體偏癱或單癱。部分患者出現一側動眼神經癱瘓、頸強硬、眼球外斜、瞳孔散大。
腦出血:腦實質內自發性出血,原因為高血壓,常見於老年人。起病之初患者能感到劇烈頭痛,或完全無頭痛,即突然發生偏癱,約半數患者隨後陷入昏迷。疾病進展較腦血栓快,大約經10分鍾、8小時或1~2天發展至頂峰。由於出血形成局部血腫及附近腦組織水腫,故常發生腦疝造成繼發性腦幹損傷。
出血性腦卒中的病程可分為4期:
前期:發病前數小時或數日有頭痛、頭昏、頭暈、嗜睡、麵部潮紅、煩躁、全身不適或運動異常等先兆,但也有人沒有先兆。部分患者在出血初始有頭痛、頭昏、頭暈、麻木、失語、一側或雙側肢體無力等症狀。
急性期:常有數分鍾昏迷,並伴有嘔吐,吐出物多為咖啡色,大小便失禁、呼吸深沉、鼾聲沉重,一側或雙側肢體癱瘓、口水外溢;昏迷淺者躁動不安、血壓升高、瞳孔縮小或不等大、或忽大忽小,有的眼球偏向一側、下視、遊移不定;昏迷深者眼球固定於中間,呈凝視狀態。
恢複期:經過7~10天的急性期後,病情穩定,輕者神誌清醒,一側或雙側肢體逐漸恢複活動,大便自主,但有些患者有時會出現煩躁、哭叫等症狀。
後遺症期:經6~12個月後,多數人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如一側肢體癱、四肢無力、手指伸屈困難,一側手腳遲頓、麻木、異常,走路呈劃圈步態;重者行走困難、口眼歪斜、口語不清、反應遲頓、耳鳴、複視、眩暈、記憶思維和適應力衰退、健忘、失眠或嗜睡;嚴重者在短時間昏迷或生活不能自理。
出血性腦卒中可應用哪些藥物?
降低顱內壓:對大麵積梗死病灶應立即應用高滲脫水劑,以減輕腦水腫,可應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甘油氯化鈉注射液靜滴,可酌情選用呋塞米。甘露醇滲透壓為血漿的4倍,大約8g可帶出水分100ml。一般於用藥後10分鍾開始利尿,作用維持4~6小時。
可應用20%甘露醇注射液125~250ml靜滴,每隔4~6小時1次,一般情況連續應用5~7日。
甘油果糖注射液起效較慢,用藥後30分鍾開始利尿,維持6~12小時,可用250~500ml靜滴,一日1~2次。
呋塞米一般一次20~40mg,每隔6~8小時1次,與甘露醇交替應用可減少兩者的不良反應。
調控血壓:對出血性中風者應於先降低顱內壓的同時慎重、平穩地降壓治療。使血壓維持在略高於發病前水平或180/105mmHg,收縮壓在170~200mmHg或舒張壓在100~110mmHg,暫時可不必應用降壓藥,先脫水降低顱內壓,並密切注意觀察血壓情況,必要時再應用降壓藥,降壓幅度不宜過大,否則可造成腦低灌注。
止血:對有凝血功能障礙者可應用止血藥,血凝酶(巴曲亭)可有助於止血。
保護腦組織:可參照缺血性腦卒中所用藥物。
何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一種暫時血流障礙引起的輕度中風。常不會引起腦永久性損傷,但其發作是發生中風的重要提示,決不應被忽視。
在TIA患者中有10%~35%會發生腦梗死,如頸內動脈係統缺血和發作頻繁者,發生腦梗死的可能性更大。
當發生TIA時,對高血壓者立即給予硝苯地平10mg含服,使血壓控製在基礎水平。並常規給予阿司匹林以預防血栓形成。
對大多數TIA患者首選阿司匹林一日75~150mg口服;或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25mg+雙嘧達莫(潘生丁)200mg緩釋劑,一日2次。
對頻繁發作者可靜滴抗血小板藥,如奧紮格雷,對伴隨房顫和冠心病的TIA患者可考慮抗凝治療。
對TIA患者的二級預防,建議服用阿司匹林75~150mg;或阿司匹林25mg+雙嘧達莫(潘生丁)200mg緩釋劑,一日2次。對有輕度出血並發症危險者,建議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一日50~100mg。對不宜服用阿司匹林者或不能耐受者,可選用氯吡格雷(波立維、泰嘉)一日75mg。
為什麼說天冷是腦卒中發病的一個危險因素?
在天冷的季節裏,可使人的血流速度減慢,同時血管又處於收縮狀態,使血管中血液的流變學發生急劇的改變。健康的人可能很快的產生保護和適應性的調節,而老年人的這種調節功能減退,因此,在環境溫度變化大的季節,無論是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腦出血)都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