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適宜地選藥——循環係統疾病(二)(2 / 3)

如患者的絞痛發作頻繁,硝酸甘油類無效時可選用β受體阻滯藥和鈣通道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中可選用醋丁洛爾,噻嗎洛爾或美托洛爾,作用安全而持久。如單一藥物療效尚不滿意可以聯合用藥,硝酸酯類與β受體阻滯藥或鈣通道阻滯劑配伍應用,既可提高療效,又可拮抗各自的不利作用。

阿司匹林雖本身無抗心絞痛作用,但可延緩不穩定型心絞痛發展到心肌梗死,並已為大多數的研究證實有效,一日75~150mg可以有效地預防心絞痛、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心肌梗死、動脈漏或血栓形成。市場上可選用拜阿司匹林片或拜阿司匹林-維生素C泡騰片。

血脂過高和血液流變學改變也易誘發心絞痛,因此,口服降血脂藥和改善心肌代謝藥亦是另一種辦法,可適當口服維生素C,一次200mg,一日3次;或口服肌苷片,一次0.25g,一日2次。傳統醫學認為,心絞痛是由氣滯血瘀而成,中成藥中多有活血化瘀作用,如蘇冰滴丸、冠心蘇合膠囊、愈風寧心片、複方丹參滴丸、元胡止痛顆粒、地奧心血康、速效救心丸、養血安神丸(片)、腦樂靜口服液,品種眾多,適個人而異。

心絞痛急性發作時可即服哪些藥?

當患者情緒激動、劇烈活動、精神緊張或排便費力時,均為急性心絞痛發作的誘因,此時宜即用起效快、作用持續時間短的抗心絞痛藥含服或噴霧用以急救。

硝酸酯類化合物可直接鬆弛血管平滑肌,尤其是小血管平滑肌,使周圍血管擴張,外周阻力下降,從而降低心肌耗氧量,緩解心絞痛症狀。

其中,硝酸甘油是治療心絞痛急性發作的首選藥,一次0.3~0.6mg,舌下含服,疼痛約在2分鍾消失。

另外,硝苯地平對變異型心絞痛更為適用,一次10~20mg,舌下含服;長期控製可口服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一次20mg,一日3次。

血脂包括哪些成分?

血脂是人血漿中脂類的總稱,包括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

人的脂肪約66%在體內合成,僅33%源於食物。雖然幾乎所有的器官均可合成膽固醇,但主要場所是在肝和小腸。膽固醇70%~80%由肝髒合成,因此,肝合成的膽固醇增多是形成高脂血症的主要原因。

人體血漿的脂質主要有甘油三酯(TG)、膽固醇(CH)、膽固醇酯(CE)、磷脂(PL)和遊離脂肪酸(FFA)。這些脂類為脂溶性,不溶於水,必須與蛋白結合成水溶性的脂蛋白,才能存在於血漿中。除了遊離脂肪酸與白蛋白結合外,其餘脂質與球蛋白結合在一起。

根據脂蛋白組成和特性(顆粒大小、分子量、水合密度、帶電荷),將血脂蛋白分成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密度脂蛋白(I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5種。

各種脂蛋白在血漿中呈球形,都含有載脂蛋白(apo)、甘油三酯、膽固醇和磷脂,但在組成比例上卻不相同,另在轉運和代謝過程中,各有其功能和代謝途徑。

高脂血症對人有危害嗎?

高脂血症對人的危害極大。大量的研究已證實,血脂過高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最危險的因素。

脂代謝紊亂使脂質侵犯主動脈和中等動脈(腦、冠狀、腎動脈),首先是膽固醇及其他脂類在動脈內膜沉著,繼而內膜纖維結締組織增生,並增厚形成斑塊,後形成粥樣物,最後由於鈣鹽沉著及血栓導致血管腔發生梗死(腦、肺、心肌、靜脈等)。

高脂血症的發病有一定的規律,主要與年齡、飲食、季節和遺傳有關:

年齡:血漿膽固醇量伴隨年齡的增長而相應增加,一般在30歲可發生心腦血管硬化,隨年齡的增長而加重,男性在50~55歲,女性在55~60歲發病,男性重於女性。在65歲以後,血漿膽固醇含量不再增加或逐漸降低。

飲食:每日攝入熱量過多,則將過多的能量轉化為脂肪貯存。如每日攝入過多的脂肪和膽固醇食物,則血漿極低密度脂蛋白和中密度脂蛋白增加;攝入高糖食物特別是蔗糖、乳糖、葡萄糖等,肝髒合成極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增加;大量飲酒後酒精可激活脂肪中的脂肪酶,使後者釋放至血漿中,促使合成甘油三酯。

季節:初春至夏末,血漿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呈下降趨勢,暑期為最低值;在初秋開始增高,至冬季達峰值。原表現為高脂血症者,增高的幅度更大。

晝夜:肝合成膽固醇主要在夜間進行,因此膽固醇合成酶抑製劑在晚餐或睡前服用療效更好。

遺傳:在相同的飲食和環境下,一部分人會發生高脂血症,主要是遺傳和家族因素所致,此類人應嚴格控製飲食總熱量、糖的攝入。

高脂血症有哪些表現?

高脂血症的表現包括兩個方麵:一是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二是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硬化,導致冠心病和周圍血管病變。但由於黃色瘤發生率並不高;另在血管內皮沉積所致的冠心病和血管病變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觀察出來,因此,臨床表現常無任何症狀。

高血脂:血脂(膽固醇、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測定高於同性別正常值。總膽固醇>5.5mmol/L(毫摩爾/升)、低密度脂蛋白>3mmol/L、甘油三酯>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5mmol/L。

動脈粥樣硬化:脂類代謝異常導致動脈內膜局部出現脂質類積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和鈣質沉著,並有動脈中層的逐漸退變和鈣化,彈性減退、管腔狹窄甚至完全閉塞,造成組織缺血或壞死,如累及冠狀動脈可引起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如累及下肢動脈可引起間歇跛行或下肢壞死;累及腎動脈可引起高血壓或腎髒萎縮。

多伴有脂肪肝或肥胖。

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變:角膜弓又稱為老年環,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者,多伴有高脂血症。脂血症眼底改變是由含有甘油三酯的大顆粒脂蛋白沉積在眼底小動脈引起的光散所致,常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並有乳糜微粒症的特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