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金!這是人類永久追尋的主題,在健康麵前人人平等。
伴隨著全球經濟、科技和文化的發展,保持身心健康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人們對生活和幸福的需求已從“達到溫飽”升華至“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長壽”上來。
目前,醫院的昂貴診費,無效的時空耗費,醫師濫用藥、錯用藥和過度用藥的費用,使得小傷輕病患者無法承受。其實大多數人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醫藥知識,通過自我治療和應用非處方藥獲得滿意的療效。“大病去醫院,小病去藥店”的觀念正在悄然確立。
藥品的屬性涵蓋一般商品和特殊商品的雙重意義,它既具有一般商品的通性(名稱、品牌、商標、價格、質量),並通過市場流通渠道進入醫院、藥店或超市,同時又屬於高科技產品,具有專屬性、雙重性(療效與不良反應並存)、非可比性和信息非對應性,因此,它又不同於一般商品。食品、服飾、鞋帽和化妝品等一般商品,人們在對質量的優劣、個體間的差異、價格的高低和個人的喜好(色澤、款式)上,具有極強的選擇性和可比擬性;同時,一般商品又具有替代性,如食品中的魚蝦、肉禽、蛋奶、穀豆等,彼此間可互相替代食用。而藥品則不然,人類在有病時必須應用,且藥品中的作用類別、作用機製、適應證、劑型和給藥途徑截然不同,不可互相替代。此外,藥品在選用和儲存上也具有商品的特殊性,但歸根結底與公眾和消費者是密切相關的,不能回避其應用!大眾對藥品的消費基本上是處於被動、茫然和迷惑的。公眾、醫師、藥師們對認識藥品雙重性和不良反應的複雜性,以及合並用藥後相互作用的變化莫測,都需要付出時間和生命的代價。
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在一生中不需要吃藥或用藥的。因此,解答有關大眾在常見病或自我治療中的有關用藥的諸多問題,包括懂藥、選藥、吃藥、用藥和管藥的全過程,有助於大眾了解一般的藥品知識,通曉合理用藥的原則;同時也明白藥即是毒,藥品是把雙刃劍,利弊相依,在發揮藥效的同時也給人體帶來不可回避的不良反應,提示人們在應用前宜仔細斟酌,並善於讀懂藥品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