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身後幾豪雄 第八十九章 許縣:金錢永不眠Ⅴ——來抓我試試⑵(2 / 3)

李越雖然對城防不甚了解,卻也能看出這是座外強中幹的城市。

但他的目的並不在此。

劉洪和李魏已經成功地吸引了當地士族的注意力,接下來的事,就得靠他自己了。

進入黑暗的李越打了個呼哨,兩個人影半彎著身子站了起來,悄無聲息地來到他身邊,其中一人走過李越,看了看他身後,再反轉身來,另一人接過李越遞過的小紙片,摸了摸上麵壓出的紋路,朝同伴點了點頭。

李越跟著兩人穿過小巷,若無其事地走過光亮處,轉個身,再次進入了黑暗。

繞行了幾次後,終於到達一處大宅子,領路的兩人中一個上前抵住門,有規律地輕輕敲了四下,隨後吱呀一聲,門開了。

---------------

劉彌皺眉看著手中的冊子,上麵的文字和數字都很好理解,但放到一起,就讓他有些不敢置信了。

坐在他身側的王妃不懂丈夫為何這幅表情,扭頭看著劉洪,卻發現對方隻是在平靜地喝著茶水,絲毫不理會劉彌夫婦的反應。

過了許久,劉彌放下了冊子,抬起頭,看著劉洪,突然地一笑,“君何須欺我,此乃梁國賬簿也。”

劉洪微微笑了笑,“既如此,殿下可曾看出些什麼?”

劉彌將手上的賬簿遞給侍衛,示意將其交還給劉洪,“自孝景皇帝、孝武皇帝兩世始,又有孝和皇帝時節王事,曆代梁王皆不再問政事,孤又豈可置喙?”

劉洪依舊隻是微笑,接過了賬簿,揣入懷中,“外臣奉大司農部丞之命而來,即是有事請教殿下。殿下所言,除外臣與此殿中諸君,再不入他人之耳,殿下又何須擔憂?”

劉彌沒有立即回答,沉思良久,才輕咳一聲,看著劉洪問道,“孤曾聞,大司農部丞乃江夏人氏,楚王之後,然否?”

劉洪呡了一口茶,反問劉彌,“楚王一係,先為王莽所廢,後漢二百年,子孫名諱唯存於宗譜,大司農部丞原棲身於草莽,不知其本宗,天子命宗正查宗譜,乃正其名,興平四年冬十月詔於天下,殿下如何明知而故問?”

劉彌笑了笑,斜眼看了看王妃,再度發問,“既如此,敢問大司農部丞數度縱兵擄於同宗,是何道理?”

---------------

李越走入大堂,至首席坐下,環視堂內眾人,輕咳一聲,“李某到此,使命已於來書中說明,諸君若有何疑問,可速言之。”

坐在次席的一人隨即直起身,將隨身印信放於身前案上,然後看著李越,“大人來意,某等皆已從來書中詳知,既是大司農部丞之命,豈有不遵之理?某甘為大人前驅。”

其餘諸人也直起身,將各自印信放於案前,向李越表明心跡。

李越滿意地點點頭,“李某初來乍到,煩請諸君為我說明情況。”

眾人再度坐下,為首的那人沒動,看著李越,開口道,“梁國有縣八,以睢陽為大。總共二十萬餘戶,七十萬餘口,睢陽占其十之二三。然自光和末,戶口大亡,餘者寡而散,十不存一。前者鎮東將軍平定豫州各郡,袁術據揚州而議侵徐,北逃者眾,又聚起十萬餘戶。睢陽今有四萬餘戶,大姓者唯王族而已。”

李越點點頭,“可有地圖?”

那人忙從懷中掏出一疊紙,攤開後放在李越麵前的幾案上,“此為梁國地圖,乃某等於各地探訪而繪,請大人觀之。”

---------------

“殿下此話怎講?”麵對劉彌的質問,劉洪沒有急躁,而是反問了回去。

劉彌向後靠了靠,目視王妃,後者從袖中掏出一張帛紙,交予侍衛遞給了劉洪,“大人一觀便知。”

劉洪接過帛紙,細細看了起來,等到閱畢,卻隻是哂笑,“以殿下之智,如何不知此乃捕風捉影之事,反倒問起外臣來了?”

劉彌也笑了起來,“孤雖是君後生,亦非不知世事人情之人。曹鎮東之父為陶恭祖所害,為報父仇自是應當,然大司農部丞於任城所為,孤雖不曾實見,卻難抵悠悠眾口。劉君有長者之風,又遍覽群書,自然明白‘三人成虎’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