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美麗是“吃”出來的(5)(2 / 3)

酸性體質預示著肌膚細胞存在著大量自由基,皮膚中的彈力纖維及膠原層變得較少,導致表皮細胞變得脆弱,皮膚更容易過早粗糙和老化。

酸性體質說明你的體內已經累積了很多毒素,容易造成肌膚油脂分泌旺盛,皮膚毛孔阻塞。

酸性體質使得黑色素無法正常代謝,造成黑色素沉積,因此,皮膚容易變暗,長雀斑。

酸性體質的血液偏酸,細胞代謝受阻,身體吸收養分不佳,人容易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反映到皮膚和頭發上,缺少彈性與光澤。

所以,想要健康美麗,就要改變這種酸性體質,不做“酸”女性,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飲食來改變體質。

食物除了能夠滿足人體對營養的需求以外,還具有調節血液和體液酸堿度的重要作用。人們在攝取食物時,要做到酸堿平衡,就要知道食物的酸堿性。需要指出的是,具有酸味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橘子含有較為豐富的鉀,所以不是酸性食品,而是堿性食品。常見食物的酸堿性可分為遠種情況:

1.強酸性:酸乳酪、魷魚、米糠、麥糠等。

2.中酸性:雞肉、蛋黃、豬肉、牛肉、鯉魚、鰻魚、鮪魚、魚卵、章魚、泥鰍、幹貝、牡蠣、蛤蜊、白酒、燕麥、蕎麥麵、花生、紫菜等。

3.弱酸性:大米、麵粉、大麥、麵包、乳酪、奶油、油炸豆腐、蠶豆、豌豆、鮑魚、蝦、啤酒等。

4.弱堿性:牛乳、蛋白(蛋清)、豆腐、扁豆、黃瓜、茄子、洋蔥、蘿卜、南瓜、竹筍、地瓜、蘋果、橘子、柿子、梨、西瓜、葡萄、葡萄酒、咖啡、茶葉等。

5.中堿性:香菇、菠菜、白菜、大豆、紅豆、芋頭、萵筍、胡蘿卜、百合、馬鈴薯、香蕉、栗子、草莓等。

6.強堿性:裙帶菜、海帶、魔芋粉、藕粉(純)等。

為了使人體達到酸堿平衡,使血液和體液維持在弱堿性健康狀態,就必須用堿性食物來調整。

科學的飲食方式應該是酸性食品與堿性食品相互搭配。若想擁有一個健康的體質,就要有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酸性體質是人體大量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結果,平時盡量少吃這些食物,或者把這些食物和堿性食物搭配在一起,比如燉肉時放一些海帶,燒牛肉時加一些蘿卜等。

隻要人們能夠相信科學,養成科學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地攝取營養,並做到酸堿平衡,就一定會減少疾病,確保身體健康,讓你美麗到永遠!

養血讓美麗升級

哪位女性不希望自己年輕漂亮,不希望自己的皮膚光潔柔潤。然而,皮膚的保養是要有針對性的。如果是因為營養不足導致皮膚憔悴,便需要加強營養;如果是因為外界刺激造成皮膚粗糙,就要避免刺激。不過,很多女性並不是因為上述原因,而是身體內部的原因造成,解決的訣竅在於———養血。

血是人體最寶貴的物質之一,它內養髒腑,外濡皮毛筋骨,維持人體各髒腑組織器官的正常機能活動,使目能視、腳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誌清晰、精力充沛,這些都是血的功能。口唇紅潤是脾胃健康、氣血充足;麵色紅潤是心功能正常、氣血旺盛暢通;精血足更是毛發生長的源泉。

血對於女性,更是重要。血是女性之本,女性以血為用。因為女性的月經、胎孕、產育以及哺乳等生理特點皆易耗損血液,所以女性相對地更容易處於血分不足的狀態。女性從步入青春期始,每月通常要排出經血60-100ml,一生中約排出2500ml,達25g以上;而且絕大多數女性都要經曆懷孕、分娩、哺乳等過程,這些都與“血”結下了不解之緣。即使身體正常的女性,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亦較男性偏低,僅為男性的源/緣。正如《靈樞·五音五味篇》說:“婦女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所以,女性養生保健,養血實為首務。

血既是女性的健康之本,又是美麗之本。中醫學認為“婦女以養血為本”,女性在血氣充足的時候,麵色才會紅潤,皮膚才會有光澤,精力才會充沛。反之,如果血氣不足,會臉色蒼白、肢體無力,對形神之美產生很大的損害。血虛,則使人形神枯萎,比如視物不清而目無光彩、爪甲薄脆、口唇色淡,毛發稀疏黃軟、麵色萎黃、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精神疲憊等。血淤,則使人晦暗幹枯,比如麵色口唇暗滯、缺乏光澤、皮膚幹燥、易升色斑及黑眼圈、脫發、神情抑鬱等;血熱,則皮膚油膩粗糙、易生痤瘡、煩躁易怒、失眠等,直接影響女性的美麗。若不善於養血調理,嚴重者因各器官組織功能減弱,會過早地出現顏麵皺紋、頭發花白,甚至麵容憔悴,早顯“徐娘半老”或“老嫗”之態。女性若要追求麵容靚麗、身材窈窕,必須重視養血。

從中醫角度看,養血是女性美容升級的重要方法。追求內外兼美的健康女性,更應該選擇補血活血、由內而外的美容方法。

女性養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規律、積極鍛煉、合理膳食、均衡營養,行經期忌食生冷等。這樣才能增強身體和體內造血功能,才能確保健美之軀和容顏靚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