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自主創業 第三章 創業,你需要馬上行動
現實中,想要創業的人要麼說自己有錢沒有好項目,要麼說自己有好項目沒有資金。其實,說到底還是沒有用心去做,如果用心去做了,盡全力了,即使不成功,也不會有所抱怨。最重要的是不要總給自己找借口,看準了便馬上行動,這就是最好的創業法則。
創業要專注,不要三心二意
在多元化經營浪潮襲來的時候,中國很多企業都信奉"不要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盲目投資,結果損失慘重。太陽神、愛多、巨人都是為了防範風險而進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太陽神在1993年一年內上馬了包括石油、房地產、化妝品、電腦、酒店在內的20個項目,巨人更是橫跨保健、地產等多個產業。今天看來,他們的失敗與盲目擴'張有很大的關係。
對於第一次創業的人來說,還是應該把所有的雞蛋放進一個籃子,然後照管好那個籃子。因為你缺乏經營經驗,因為你資金有限,當你把雞蛋放進不同的籃子裏,你可能會一個籃子也照顧不好。
"千萬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它來源於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馬克維茨,含義是:把你的財產看成是一筐子雞蛋......然後決定把它們放在不同的地方:一個籃子,另一個籃子......萬一不小心碎掉了其中一籃,你至少不會全部都損失。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對此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論:"燒好自己的那壺水。"他認為經營企業首先要專心致誌:"好比燒開水,你把這壺水燒到99℃,隻差1℃就開了,突然心血來潮覺得那壺水更好,把這邊擱下不燒了,而跑到那邊另起爐灶,新的一壺還沒燒開,原來那壺也涼了。"他認為,企業隻有在專業化領域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
在"燒好自己的那壺水"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正泰集團20多年來一直專注於主業,做強做優低壓電器及相關領域產品。目前,正泰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工業電器製造企業之一,經濟實力名列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第4位。
惟有專注,才能抵製住誘惑。盛大董事長陳天橋曾這樣說:"我和99%的中國青年有著相同的人生經曆。喜歡玩遊戲並不純粹是件壞事,關鍵是要玩出'精,。我就是通過玩遊戲玩出創業靈感的。大學生創業完全可以從身邊找到靈感,找到機遇。但無論做什麼,第一要專注,第二要注意節奏。"這被他稱為發財的兩大成功密碼。
1999年,26歲的陳天橋與弟弟陳大年在上海浦東新區一專家樓的一套三室一廳的屋予裏創立了盛大網絡,並推出網絡虛擬社區"天堂歸穀"0 2000年的時候,盛大網絡獲得了中華網300萬美元的注資。這時候的陳天橋,總是善於發現新的賺錢機會,於是盛大很快廣泛涉足了網上互動娛樂社區的開發經營、即時通訊軟件的開發和服務以及網上動畫、漫畫。
在功成名就之後,陳天橋告訴前來取經的創業者:"當你認準一個方向的時候全力以赴,隻有專注的企業才能成功,多元化的企業可以存活但是很難成功。"而這正是他有切膚之痛的經驗之談:"一個創業企業往往都會有自己的靈感和自己的方向,我相信他們應該對未來充滿信心,但我覺得他們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也就是我犯的錯誤,就是所謂的一上來對整個戰術執行的時候多元化,或者搖擺不定,不能夠專注地在某一點上進行突破。"
盲目發展很快結出了惡果,盛大網絡陷入困頓中。在總結了自己的失敗原因之後,陳天橋開始尋求改變。這時僻奇》進入了他的視野並把他深深吸引了,他立刻給中華網寫了厚厚一疊項目建議書,稱網遊是非常好的一個商業領域,如果投資,到年底不但能賺錢而且能賺大錢。但是中華網覺得他是在講一個神話。最終,陳天橋與中華網分手,中華網按股份留給陳天橋30萬美元。
2001年7月14日,盛大和雊韻海外版權持有商Actoz以每年30萬美元的價格簽約。陳天橋的30萬美元全部進了Actoz的口袋。
合同簽完後,陳天橋就沒錢了,但遊戲運營才剛開始,光服務器和網絡帶寬就需要一大筆錢,形勢十分危險。這時陳天橋使出他成功的第二個密碼──節奏。
專注催生了快節奏。陳天橋先是把50人的公司裁成20人,最早的那批人全部留下來,但卻拿八折的工資。此外,為了解決硬件設施問題,他拿著與韓國方麵簽訂的合約,找到浪潮、戴爾,告訴對方要運作韓國人的遊戲,申請試用機器兩個月。對方一看是國際正規合同,於是就同意了。然後,他又拿著服務器的合約,以同樣的方式找到中國電信洽談。中國電信最終給了盛大兩個月測試期免費的帶寬試用。有了韓方的合同,再加上服務器廠家和中國電信的支持,。陳天橋又取得了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單機遊戲分銷商上海育碧的信任,代銷盛大遊戲點卡,分成33%。2001年9月28日,《傳奇》開始公測,2個月後正式收費,同時在線人數迅速突破40萬大關,全國點卡集體告罄,資金迅速回籠,盛大安然度過了這場生死玄關。
如果你是第一次創業,一定不要把攤子鋪得過大,找準經營項目後,專注地做好它。當你真正把業務做精做強時,才能夠考慮去投資別的領域。
大學生創業如何巧選行業
有誌創業的大學生,常常會問:我該從事哪一行業?一般來說,真正想創業,又希望比較有把握的話,一定要對某一行業愈熟愈好,不要光憑想象、衝勁、理念做事。因此,大學生如果立誌投身一項事業,不妨在該行業做個一年半載,摸清摸熟行徑再創業也不遲。雖然這比較花時間,但總比開業後花錢好。
理想上當然是因為有一門專業是熟悉的,因而萌發自立門戶的念頭。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行業都可小成本創業,也不是每一種行業都正是創業的時機。若你心目中有一門事業認為可供發展,應該大膽付諸實施。而付諸實施的步驟不是立即開業,而是先做資料搜集和各項準備工作。創業者的準備工作若做得充足,信心、衝勁自然較高;反之則容易泄氣。
對於民間創業者來講,選擇投資小,見效快,技術難度係數低的項目更合適。
1.重工不如輕工
重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輕工業卻是發展的龍頭。重工業投資周期長,耗資多,回收慢,一般不是民投資本角逐的領域。無論是生產加工,還是流通貿易,經營輕工產品尤其是消費品,風險小,投資強度、難度小,容易在短期內見效,因此特別適合民間資本。
2.用品不如食品
民以食為天。食品市場是一個十分龐大而持久不衰的熱點,而且政府除了技術監督、衛生管理外,對食品業的規模、品種、布局、結構,一般不予幹涉。食品業投資可大可小,切人容易,選擇餘地大。
3.男人不如女人
西方商界有句名言:做女人的生意掏女人的腰包。據市場調查表明,社會購買力70%以上掌握在女人手裏,女人不但掌握著大部分家庭的"財政大權",而且相當部分商品是由女人直接消費的。市場目標對象定位為女人,你會發現有更多的機會。
4.大人不如小孩
兒童消費市場很有特色,兒童用品包含了兒童成長不同時期的消費。兒童消費市場大,隨機購買性強,加上容易受廣告、情緒、環境的影響,向這種市場投資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選擇。在中國,滿足了孩子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滿足了他們父母的需求。
5.多元不如專業
品種豐富,大眾買賣,這是一般投資者的思維定勢。專業化生產及流通容易形成技術優勢和批量經營優勢,如聞名遐邇的溫州小商品市場、義烏服裝市場等,無不紅紅火火。
6.做生不如做熟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投資自己一無所知的行業,需要特別慎重。例如,你打算投資生產冷凍食品,就應該對冷凍食品的市場行情、原料的進貨渠道、品質及產品的銷售渠道等了解透徹,而且要深入學習,弄不好要付出昂貴的學費。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就能擁有更多的信息,知道為什麼商品有市場有前途,知道不同產品的優劣及消費者的要求,知道市場發展的方向,就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
優勢互補,合作創業
創業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一個好漢三個幫,沒有一定的認同、配合和支持,創業是不太可能的;此外,創業需要資金,資金不足往往是創業的一個大問題,而且在你的創業樹沒有起來之前,是很難取得資本信任的。相對而言,選擇合夥創業可以充分地利用並配置創業資源。
華帝熱水器的創業群體被人稱為是"七星北鬥陣"0。7個創業者均來自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的農民家庭,他們打破了中國人"一人是條龍,三人是條蟲"的偏見,樹起合夥創業的大旗。
1978年,鄧新華、黃文枝、潘權枝、李家康4人一起被分配到一家鎮辦機電廠工作。他們工作勤奮,都成為了業務骨幹,1980年黃文枝還當上了主管生產的副廠長。然而到了1981年,機電廠因多種原因被鎮裏關閉了,員工全部被解散。與此同時,黃啟均在一家鎮辦農具廠當鐵匠,是廠裏鍛焊高手楊建輝的徒弟;關錫源則在一家鎮辦印刷廠當排字員。
1991年底,7位老朋友偶然間聚到一起,此時他們的事業都小有成就:沒有了生存的壓力,就有了發展的苦惱。他們商量著日後的發展大計,開燃氣用具配件加工廠的黃文枝說:"我的廠最近一年給幾家燃氣灶具生產廠提供配件,每個月的要貨量都在大幅遞增,證明生產灶具是有利可圖的。"大家一聽來了興趣。
1992年4月,7人一致推舉鄧新華為董事長,黃文枝為總經理,將企業更名為中山華帝燃具有限公司。在股權分配上,村政府占30%,餘下的7人平分,各占10%,而黃啟均和關錫源均以管理和營銷知識入股。這在當時的中山市可謂一大新聞,7位股東表現了驚人的膽識與氣魄。他們都沒有讀過大學,至多也就高中畢業。7個人開始遵循"各盡所能,各取所長"的基本原則,進行了合理的分工,每個人兼任一個部門的經理。同時,他們實行民主集中製,在重大決策問題上,7個人中有4個人讚成即算通過,徹底杜絕了個人獨裁決策的失誤,從製度上保證了華帝的健康發展;他們還約定了"不許親屬進華帝"的"君子協定",從製度上堅決根除個別董事培植親近勢力的可能性。
華帝燃具的崛起,源於當時所有燃氣灶具都不注重品牌形象,產品缺乏差異性這一問題。他們率先發現問題,並聘請專業形象設計公司為企業導入"CI策劃",公司銷售、宣傳等事務用品全部按規範"CIS"化,使得華帝氣派典雅的高品位形象很快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逐漸在燃具市場成為一支奇兵。
沒有知識優勢,憑借著膽識、合夥人的信任、齊心協力與規範管理,華帝燃具終成大器。從華帝的成長曆程,我們不難看出合夥創業比單槍匹馬有著獨特的優勢,具體表現如下:
1.解決資金問題
如果遇到一個需投資50萬元的好項目,靠親戚、朋友的資助及信用卡、小企業貸款可能隻是杯水車薪,但幾個人湊在一起就比較容易解決了。因此,合夥是解決資金問題的有效途徑。
2.能力互補
對於很多有一定資本的人來說,創業不是一個特別難的決定。但是,不是有錢就能創業成功的。很多隨著市場大潮紛紛投入創業隊伍的人,把鈔票燒完就不得不重新成為別的公司的職員,或者負債累累,苦苦支撐。
所以,光有資金是不夠的,隻有與經營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方麵的專業人才一起創業,成功的概率才會更大一些。這就是那些離職的外企"高於",如吳士宏、唐駿等如此吃香的原因,一是因為他們見多識廣,二是他們的專業能力,經過外企高職正規化的訓練和熏陶,這些人的管理能力確實勝人一籌。
另外,有些行業是必須要合夥才能創業的,不管你是否願意與人合夥,除非你不做這一行。比如創辦律師樓、顧問公司、培訓機構等,如果沒有合夥人,你很難開展業務。而對資金、技術依賴性強的行業也不適合單幹。
當然,合夥創業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點:每一個合夥人對其他合夥人在業務中產生的錯誤和債務都有無限的責任;做出每一個重大決策時都需要意見一致;協調合夥人的個人偏好和風格也有不少困難,等等。
3.共享資源
不管創業者多麼優秀,他都不可能具備所有的經營管理經驗,而借助團隊就可以擁有企業所需要的一切,如顧客經驗、產品經驗和創業經驗等,而且人際關係網絡也能更多地幫助創業者。比如,很多人開飯館時,都會想到邀請稅務官員或者工商官員的親戚、朋友人夥。又比如,很多官員還在任時,就有很多人想要與他們一起合夥創業,一旦這些官員離開官場,立刻就會有人將他們接人"市場",這是因為與有"背景"的人在一起,不但可以帶來某種管製上的方便,而且可以帶來滾滾的客源和財源。
4.共擔風險
團結就是力量。許多時候,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麻煩,如果完全親手解決,可能會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而團隊是一體的,成敗是整體而非個人,成員能夠同甘共苦,經營成果能夠公開且合理地分享,.團隊才會形成堅強的凝聚力與一體感。即便創業失敗也由各合夥人承擔,能有效地分散風險。
5.促進隊伍的穩定性
創業中的合夥人由於相同的背景、相同的生活習慣、相同的價值觀,很容易在心理上產生共鳴,相互間的溝通簡單而且有效。
6.降低營銷管理難度
合夥人不存在信任危機問題,企眨可以充分地把"人、財、物"大權下放給合夥人。而啟用新成員前一般需要比較深的了解,上崗後也需要相當長時間的考察,管理難度較大。
成為不可替代的合作夥伴
你在尋找創業夥伴,考慮創業合夥關係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股權,不是控股不控股,而是自己在創業組合中的替代性問題。這與創業中途的融資是不同的。創業中途的融資,因為企業已初步成形,創業者首先要考慮的應是企業的控股權問題。隻有控股,而且是絕對控股,才能保證企業大權不旁落,保證企業按照創業者自己的意誌,而不是別人的意誌發展,在這方麵,原新浪總裁王誌東已經得到過深刻的教訓。而在創業伊始,創業者首先要考慮的應是自己不至於中途出局,因為隻有首先保證自己不出局,以後才談得上保護自己的利益。
因此,當你挑選合作夥伴時,首先要考慮對方在企業中的位置是否可以替代,或者現在雖然不能替代,但在可預見的將來容易被替代。如果你的創業夥伴是容易替代的,對你來說就是有利的,這意味著你可以將整盤生意始終操控在自己手裏。反過來,如果你是被別人挑選來作創業夥伴,首先要考慮的也是自己在合作關係中的可替代性。如果你是輕易可以被替代的,或者現在雖然不能替代,在將來的某個時間段也很容易被替代,對你來說,這就是一種危險的合夥關係,要時刻做好被人踢出局的準備。如果預計在被踢出局之前的時間段內,你得到的回報可以令你滿意,也不妨接受別人的邀請,否則,對這樣的合作關係最好還是加以拒絕。
謝宇航是一位廚師,在烹飪方麵很有一套,對餐飲行業也很熟悉,他一直想開一家飯館,卻苦於沒有資金。後來,他在火車站旁邊看中了一個店麵,經過仔細考察,他認為在這個地方開飯館生意一定會很紅火。於是,他找到做生意的朋友羅光平。羅光平看過鋪麵後,也覺得這是個做飲食生意的好地方,便出資將這個鋪麵盤了下來。
兩人說好,羅光平以鋪麵入股,謝宇航以技術入股,雙方的股比按7:3開,分成也按7:3開,也就是說,賺了錢,謝宇航得3,羅光平得7。等羅光平將投資(主要是買鋪麵的錢)收回來以後,兩個人的股比將變成1:1,也就是各占50%,賺了錢也是一人一半。飯館由謝宇航負責經營,羅光平再投入一部分錢作為流動資金,算是對飯館的借款。羅光平將不參與飯館的經營管理。
謝宇航仔細考慮後,覺得羅光平很照顧他,開出的條件也很公允,就痛快地答應了。兩人還請了律師,把合同簽了,一切事項都說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