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機器人大賽3(2 / 3)

楊龍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機器人的手臂進行修改,把他的左臂進行保留,右臂改裝成一個半圓形的通道,通道的直徑要遠遠大於球的直徑,這樣可以讓球安全的在通道中進行前滾,右臂的前麵是一個可以控製打開時間的控製閥門,這樣可以控製小球的流動個數,畢竟如果在三分鍾之內想讓自動機器人完全往返三次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對於登頂的概念是三個內部的圓筒中都有某一方的小球。這樣來說有一個小球還是有兩個都是一樣的。

“能不能增加機器人的速度?”鄧賢看著最後的技術要求對魏姚問道,“如果可以增加機器人速度的話,哪麼就可以一次再每一個筒中放置兩個小球,然後讓機器人往返三次!”

“讓機器人增加速度倒是很容易,可是我怕那樣會增加機器人的自動控製能力!”魏姚提出了自己的擔心,畢竟現在誰都不知道機器人的自動化程度可以到達那一步,如果因為機器人的速度過快,而影響了機器人對坐標的識別,哪麼結果就得不償失了。

“這倒也是,不過我們可以試驗一下,看看機器人的極限速度和最大坐標識別的速度,或許通過試驗我們可以找到最大的配比,讓機器人的速度最快的同時還能讓機器人可以穩定的識別地麵的坐標。

剩下的就是機器人的改進、組裝和調試,然後就是在一個學校提供的大場地開始鋪設比賽標準的場地,不過因為畢竟沒有主辦方的那個財力,而且也因為場地並不是哪麼的平整,所以試驗總是有一些外力的影響。

就在楊龍和鄧賢對機器人的底盤進行測試的時候,魏姚也同時開始設計機器人的兩個不同的手臂。由於右手臂十分的簡單,而左手臂則比較麻煩,不過幸好有以前進行手臂試驗的經驗,讓魏姚可以進行一些借鑒,所以工作並沒有耽誤太多,畢竟再計劃中手臂的作用有限的很。

機器人手臂的困難在於如何完全真的模擬人的手臂動作,要知道,人的手臂可能是人體最靈活的地方,他的關節也可能是最靈活的,可以做出的動作也是最多的,這讓人可以通過手臂做許多的動作,而機械手臂的重點就是關節的製造和關節的控製。

開始魏姚並不同意楊龍選擇這種帶有關節的手臂,這是在給自己找麻煩,如果有時間或則金錢,或許可以進行這個問題的公關,不過現在是既沒有時間也同樣沒有能力。不過最後魏姚還是在楊龍的遊說還有鄧賢的壓力下同意製作一個簡單的機械手臂,或許是隻能稱為機械臂,而不能稱為機械手臂,因為手指已經簡化到了三個手指頭,而且兩個並排使用的手指還是不能活動的,因為多一個活動的手指就多一個關節,就多一個控製原件,就多一份麻煩。由於現在隻是一個比賽,或則說是一個簡單的遊戲,所以並不需要楊龍提出來的哪麼高的jīng度和靈活度。

右手臂要簡單的多了,他沒有需要控製的接卸關節,隻有一個開關閥門,而且這個閥門也同樣簡化到不需要控製流出的小球個數,可以讓小球自動的、全部都流出去,因為這樣楊龍他們隻需要控製在人工機器人裝填的時候,隻需要裝填兩個小球就可以。

剩下的就是最麻煩也是最困難的軟件編程和整體整合,各種各樣的數據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傳入作為機器人大腦的筆記本,然後控製程序會對傳入的數據進行一番處理和解讀,然後做出程序規定的正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