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機器人大賽3(1 / 3)

工作很複雜,也很瑣碎,這樣第一次進行合作的楊龍更是感同深受。以前楊龍都是自己一個人進行工作,無論是黑別人的服務器還是偷取其他人的資料,這些都需要楊龍自己一個人進行工作,即使ET也因為內心的正義和道德底線,很少在這樣的事情上完全的幫助楊龍,ET最大的作用則是保護楊龍不被發現,因為ET不想失去現在相對安全的環境。

真的合作之後楊龍才發現和更多的人合作有更多的問題,分工、配合、進度、技術的能力都是摩擦的原因,而你要在這個團隊中一起工作,就需要盡量減少這些摩擦,讓團隊的合作更加的快樂,讓團隊的關係不至於變成阻礙工作進度的原因。而現在楊龍已經有開始的頭疼在慢慢的適應團隊的合作。

由於楊龍對於機器人的設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以楊龍不但要參與到軟件的設計當中,更需要參與到機器人的設計和安裝當中,這樣雖然讓楊龍每天的感覺都十分的疲勞,不過還是讓楊龍甘之如飴,快樂的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因為楊龍發現,這樣可以學會更多的東西,學會更多自己一個人做事情的時候所學習不到、所體會不到的經驗。

機器人在楊龍的幹預下,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雖然底盤還是四輪驅動,可是已經不再是四方或則其他奇怪的形狀,而是一種圓形,這樣可以讓機器人通過前輪的改變,後輪驅動而改變運行方向。機器人的身體是圓筒的形狀,圓筒的上麵是頭,雖然現在並沒有任何的東西,不過楊龍準備以後安裝上高倍的攝像頭,讓ET可以看清楚前進的方向。在圓筒的兩邊有兩個伸出來的機械臂,機械臂因為技術的原因並沒有達到楊龍的標準——可以zìyóu旋轉、靈活和jīng度控製,現在隻是一個簡單的整體機械臂,然後前麵有由三個“手指類”組成的一個拾取物品的裝置。

現在楊龍的任務就是讓手指可以zìyóu和靈活的拾取物品,特別是比賽用的圓球,這也是為什麼魏姚他們要設計三個手指的原因,因為兩個手指對於拾取圓形物體有一定的幾率會掉落。當然還是由於技術的原因,手指都是直板的,並沒有關節控製,這樣離楊龍提出的jīng確和靈活的控製就更加的有距離,不過楊龍也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現在的困難就是如何讓機器人可以自主的拾取小球或則其他物品,至於尋路,楊龍雖然有不同的意見,不過最後還是聽從了魏姚的意見,使用比賽區的白線作為機器人定位的標準。這樣機器人的行走都不能離開白線所有的比賽區域,而這樣機器人的活動也會受到很大的限製。

“我們可以讓他重複同一個動作,再固定的地點、固定的位置拾取小球,然後重複的把這些小球放到不同的位置!”魏姚提出了一個很簡單的方式,雖然這樣的方式很簡單,可是在機器人沒有辦法進行判斷的情況下,機器人這樣做的結果,或則是可以低效率的投放小球,或則是重複xìng失敗,因為無法判斷小球的位置和是否已經到了可以拾取小球的地方,使機器人很多的往返都是徒勞的。

對於這個提議的局限楊龍和鄧賢都明白,不過現在並沒沒有其他很好的辦法。雖然楊龍一直都想使用攝像頭作為機器人判別和認路的工具,可是想到這個技術的難度還有程序的複雜程序,都讓楊龍有一些退縮。

“哪麼如果在機器人手掌上安裝感應裝置呢?感應是否夾住了物體!”鄧賢的提議讓所有的都興奮了一下,不過馬上就想到了其他的為題,那就是如果手指頭互相碰觸的話應該如何判斷。

最後還是經過大家的集體思考想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那就是小球不讓自動機器人自己拾取,而是由手動控製機器人為自動機器人裝填。由於每一個隊伍的小球都在一個區域,所以手動機器人可以在一個地方為自動機器人進行多次的裝填,隻要想辦法讓自動機器人可以判斷小球已經裝填完畢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