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到新中國的成立和黨的執政地位的確立與鞏固,再到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曆史與現實充分證明,我們黨既善於總結成功的經驗,又善於汲取失誤的教訓;既善於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理論路線帶領群眾前進,又善於從群眾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的動力;既善於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又善於組織引導幹部和黨員在實踐中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
4.先進文化建設是科學發展觀實現的思想保障
當今世界,由於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與文化領域相互滲透,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文化同經濟政治的聯係日益緊密。文化不僅為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而且以極強的滲透性與之交融,參與綜合國力的競爭。
從本質上說,文化是對一個民族存在的反映,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的特點。
江澤民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於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欲滅一國,必先滅其文化”,這句話雖誇大了文化對於國家、民族的決定作用,但是也反映了文化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存亡繼絕的重要性。
先進文化,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又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旗幟,是推動人類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始就十分重視文化建設,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關鍵時期,更是提出大力建設先進文化,把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作為黨先進性的標誌之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先進文化是世界先進文化與中華民族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實踐相結合的文明成果。在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就是指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江澤民指出:“曆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國家要獨立,不僅政治上、經濟上要獨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獨立。”建設中國的先進文化,最根本的就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以“兩為”、“雙百”為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思想道德建設為中心環節,傳承培育和發展民族文化,培養民族精神;以創新為根本動力,與時俱進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然而,事物的發展往往並非一片坦途,文化也有先進與落後之分。先進的文化能催人奮進,落後的文化則使人頹廢。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加快轉型、改革開放深入的關鍵時期,中國先進文化的建設取得了許多巨大的成果,也存在著許多不合時宜、具有重大危害性的問題。前進中的問題給黨帶來新的挑戰和考驗,也給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中央要求全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不懈地進行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運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顯示了我們黨對先進文化的深刻認識和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發展先進文化的決心與力量。
文化作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中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部分,其地位和作用已日趨顯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於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5.科學技術進步是科學發展觀實現的動力關鍵
生產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決定了整個經濟社會結構和社會形態。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係統的智能性因素,對生產力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