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價值論(2)(2 / 3)

鄧小平在1980年8月接受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的采訪時,在談到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曆史地位時曾指出:“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從危機中把黨和國家挽救過來。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

毛主席最偉大的功績是把馬列主義的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結合起來,指出了中國奪取革命勝利的道路。……我們黨在延安時期,把毛主席各方麵的思想概括為毛澤東思想,把它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正是因為我們遵循毛澤東思想,才取得了革命的偉大勝利。”正是在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飽受欺淩和壓榨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從此開啟了曆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曆史的新篇章。

新中國成立後,又是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道路,創造性地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全麵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製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中國社會變革和曆史進步的巨大飛躍,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對此,鄧小平在1980年5月會見幾內亞總統杜爾的談話中進行了總結:“在搞社會主義方麵,毛澤東主席的最大功勞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我們最成功的是社會主義改造。那時,在改造農業方麵我們提倡建立互助組和小型合作社,規模比較小,分配也合理,所以糧食生產得到增長,農民積極性高。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我們采取贖買政策,一方麵把它們改造成公有製,另一方麵也沒有損害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長期允許手工業的個體經濟存在,根據自願的原則,其中大部分組織成合作社,實行集體所有製。由於我們是根據中國自己的特點采用這些方式的,所以幾乎沒有發生曲折,生產沒有下降還不斷上升,沒有失業,社會產品是豐富的。”事實證明,“我們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個重大貢獻”。

毛澤東還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並取得了重要的理論成果,提出了許多很有啟發性的論斷。他不僅領導我們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而且積累了在中國這樣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雖然,今天的形勢有了重大的變化,但是毛澤東思想中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論述,為我們正在進行的事業繼續提供著十分寶貴的理論指導。毛澤東思想過去是中國革命的旗幟,今天依然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旗幟。

2.鄧小平理論是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的指路明燈

鄧小平理論之於中國和中國共產黨與毛澤東思想之於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一樣,毛澤東思想為我們找到了一條怎樣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鄧小平理論則為我們找到了一條怎樣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理論指引我們進行撥亂反正和全麵改革,逐步實現了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一係列重大轉變,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能實現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個大台階,使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從根本上說,靠的就是鄧小平理論的指導。

對此,江澤民在1994年1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深刻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集中體現了黨和人民的意誌和願望,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我們奪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十五年來,正是在這一理論指引下,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開創了曆史的新局麵,經濟建設、人民生活、綜合國力都上了一個大台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在這一理論指引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在國際風雲變幻的情況下,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得到了蓬勃的發展。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全黨各項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他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進一步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強調指出:“實踐證明,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胡錦濤在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科學理論,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譽。俄中友協主席、俄科學院遠東所所長季塔連科在評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說:“中共完成了一項具有偉大曆史意義的任務,這就是使社會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理論擺脫了危機。確切地說,中共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在現階段,中共正在完成列寧逝世前提出的如何發展社會主義的任務,即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如何對社會主義進行再思考。遺憾的是,蘇聯沒有完成列寧的這一遺願,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中共抓住機遇,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勇敢麵對挑戰,終於找到了正確的社會主義發展之路。”他還說:“在社會主義處於深刻危機和戰略撤退的情況下,中共承擔了按照時代的要求和新的曆史機遇保留並發展社會主義的任務。鄧小平提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避免了社會主義被撤出曆史舞台的危險,提出了用社會主義來代替自由派的‘曆史末日’的模式。……中國對社會主義的重新考慮明顯地表現在它的改革開放政策上。中國的理論家否定了把改革歸結為漸進或者在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背離馬克思主義革命實質的純進化法,提出了新的思想。即改革是一場世界革命,它將根本改變社會各階層以及個人的處境,導致體係政治上的完善和群眾政治文明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