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2 / 3)

屋上葫蘆經霜者,燒灰為末,空心酒服。

立消疝氣方 偏墜亦效。

大茴香(二兩) 小茴香(二兩) 冬瓜仁(五錢) 陳皮(一兩)為末。將犍豬肚洗淨,入藥於內,線縫好。酒五斤,煮熟,吃肚,吃酒,隨意徐徐食之。藥渣炒幹為末,酒調,空心服。藥完病愈。

蟬蛻散 治陰囊浮腫,或風濕所乘,或蟲蟻吹者。

蟬蛻(五錢)水煎淋洗。將渣用蔥白十莖煨熟,搗爛敷上,青絹縛之。

內服五苓散,加燈心二十寸,水煎。

蚯蚓糞,雞子清調敷,甘草湯調亦可。

灸法 小兒偏墜疝氣,灸囊後縫十字紋上三壯。

昆侖二穴,在內踝後五分,筋骨陷中。各三壯。

遺溺論

小兒遺尿者,乃膀胱虛冷不能禁約,故尿自出也。夫腎主水,下通於陰,小便者津液之餘也。膀胱為津液之腑,因虛弱內寒不能約製,其尿出而不禁,故雲遺溺也。又有尿床者,亦由膀胱虛冷,夜間不禁,小便睡中自出謂之尿床。宜用溫補之藥即效。下賤之輩,有此疾者多,此亦非病,藥不能療也。

加味地黃丸 治腎虛冷,膀胱遺溺。

白茯苓 山藥 山茱萸 熟地黃(各一兩) 丹皮(五錢) 大附子(五錢,炮) 官桂(三錢) 益智仁(六錢)為末,蜜丸。空心、午前,日服二次,鹽湯下。

破故紙散 治遺溺。

破故紙(一兩,炒) 白茯苓 益智仁(各五錢)為末,每服一錢,米湯下。

雞腸散 治小兒尿床。

雞腸(一具,炙幹) 牡蠣( 醋淬) 白茯苓 真桑螵蛸(炒。各五錢) 龍骨 官桂(各一錢五分)為末。每服一二錢,生薑、黑棗煎湯,室心下。一方將藥為末,灌入豬尿胞內煮熟,搗為丸,鹽湯下。

散 治同前症。

雞 (一具,炙) 雞腸(炙幹) 豬胞(炙焦)共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男用雌,女用雄。

解顱論(附)囟填、囟陷

腎主骨髓以藏精,故腦為髓海,乃人之根本也。解顱者,原兒稟受胎氣不足,腎氣衰弱,其囟常開而不合,名曰解顱。寶鑒雲∶父精不足,則頭叵而囟開;母氣衰微,則體虛肉瘠。其兒目睛 白,多愁少喜,精神困憊。有此症者,兒多不壽。宜早用溫補之藥治之。又有囟填、囟陷二症。經雲∶寒氣上衝則牢靳,熱氣上衝則浮腫。或吐瀉脾虛,元氣暴脫,其囟陷而凹;或風邪內蓄,鬱熱上攻,願腫而凸。二症俱為惡候,急用散驚,隨其寒熱而治之。休視小疾,否則不可救矣。

寒症,益脾、溫胃、散驚為主。(方在脾胃泄瀉門選用)熱症,消風、清熱、鎮驚為主。(方在風寒急驚門選用)加味四君子湯 治寒症解顱囟陷。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炙) 熟地 鹿茸(酥炙) 山茱萸 枸杞子 訶子(煨) 丁香(三分) 山藥(各一錢)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手足厥,加附子三分。

加味惺惺散 治熱症囟腫。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羌活 防風 天麻 鉤藤 薄荷 桔梗 枳殼 僵蠶(炒。各等分)生薑三片,水煎。驚搐,加全蠍;痰甚,加貝母。

地黃丸 治氣虛解顱。

鹿茸(酥炙) 山藥 茯苓 人參 熟地 山茱萸(各一兩) 牡丹皮 官桂(各五錢)為末,蜜丸。清米湯下,日服兩三次。

玉乳丹 治解顱囟陷。

鍾乳粉(五錢, ) 柏子仁 熟地 當歸 補骨脂 白茯苓 黃 防風(各二錢)為末,蜜丸,茴香湯下。

南星散 治囟腫、囟陷並效。

南星(二錢) 北細辛(五分) 共為末。

寒症,蔥湯加生薑汁調敷;泄瀉下陷,醋調敷;熱症,薄荷、甘草湯調敷。

烏附膏 治氣虛囟陷。

川烏 附子(各二錢) 雄黃(一錢)碾為末,蔥白煨熟,搗成小餅,貼囟上。

單方 黃狗頭骨燒灰,為末,雞子清調敷。

語遲論

腎經之脈絡於肺,而係於舌本,行血氣,通陰陽,伏行而溫於骨髓也。腎稟胎氣不足,水不能上升以沃心陽通條肺氣。經雲∶肺主聲,心為言。舌乃心之苗,心肺失調,致舌本強,故不能發而為言也。治當滋腎、益肺、瀉心火,水升火降,陰陽和暢,語言自辨也。

腎氣丸 語遲,此方主之。

山藥 山茱萸(肉) 茯苓 熟地 澤瀉 丹參 石菖蒲 天門冬 麥冬 牡丹皮等分為末,天、麥二冬搗蜜丸,朱砂三錢為衣。每服燈心湯下,日服二三次。

行遲論

(附手足拘攣)腎主骨,肝主筋。骨得髓則堅健;筋得血則流通。小兒腳軟行遲,亦稟受胎氣之不足耳。宜滋腎水、益肝氣、養血、補脾之藥,何患乎不行也!啟脾丸間地黃丸服。

虎骨丸 治腳軟行遲。

虎脛骨 生地黃 酸棗仁 白茯苓 黃 防風 山藥(各二錢) 官桂(二錢) 當歸(四錢)為末,蜜丸,木瓜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