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3)

柴平湯 治瘧如神,百發百中。

小柴胡(一錢五分) 半夏(八分) 人參(七分) 黃芩(一錢,酒炒) 甘草(五分) 蒼術(一錢二分) 濃樸(七分,薑汁炒) 陳皮(八分)生薑五片,棗一枚,水煎,預期先服。初瘧,加紫蘇、幹葛;食積,加神曲、枳實;痰甚,加枳殼、貝母;久不止,加常山、知母,午前發者,加白術、茯苓;午後發者,加當歸、川芎。忌腥葷,隻吃稀粥,使胃氣清也,否則無效矣。

柴苓湯 治瘧熱多寒少,兼治熱瀉。

柴胡(一錢二分) 人參 半夏 黃芩 甘草(各五分) 豬苓 澤瀉 白術 茯苓(各一錢)生薑三片,水煎。久不止,加常山、知母、檳榔;口渴,加烏梅、幹葛。

青脾飲 治一切瘧疾。

白術 茯苓 青皮 半夏 草果 柴胡 黃芩 甘草(各等分)生薑三片,水煎。

養胃湯 治瘧,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溫中快胃。

蒼術(一錢) 濃樸 半夏 霍香 草果(五分) 人參 茯苓 陳皮 檳榔(各七分) 甘草(五分)生薑三片,水煎。

神授千金湯 治一切瘧,無不神效。

陳皮(一錢) 茯苓(八分) 常山(酒煮) 半夏(各六分) 草果(半分) 甘草 檳榔(各五分)生薑五片,水一鍾,煎五分,露一宿,雞鳴麵東服,渣再煎服。

八寶飲 治瘧如神。

青皮 陳皮 常山(酒煮) 草果 檳榔 濃樸 蟬蛻 甘草(各等分)水酒各半煎,露一宿,空心服。

常山飲 治症如前。

知母 貝母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參 常山 濃樸(各等分) 草果(減半)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露一宿服。忌婦人、雞、犬。

鬼哭飲 截一切久瘧。

知母 貝母 檳榔 常山(酒炒。各等分)水煎,露一宿,空心服。

鬼見愁 治乳兒患瘧,無計可施,此方神應。

代赭石(用丁頭者五粒,火 ,醋淬七次,乳細) 朱砂(好者,五分) 砒霜(豆大)上三味,濕紙七重包裹,慢火內煨,至紙幹為度;取出,地上出火毒,入腦、麝各一分,金箔五片,同乳為末。每用二三分,於發日早晨,麻油一滴,調抹鼻尖即止。

符法治諸瘧 於發日不得梳頭、洗麵、嗽口,日出時用之。

瘧疾論

用新筆醮朱砂,書上第一字於淨紙上,寫九個剪切,貼兩手心、兩足心、兩頰、並前後心九處;然後吃飲食,如未效,次日書第二字即住。鮮有書及第三字者。

貼眉心膏 治瘧如神。修合用時,並忌婦人、雞、犬。

半夏(五錢) 滑石(五錢) 白芨(三錢) 巴豆(二錢) 砒霜(一錢)端午日,薄糊為丸,綠豆大。晝發夜貼,夜發晝貼。

灸法 大椎中第一節骨盡處(小兒三壯) 第三骨盡處亦效。

積熱論

積熱之症非一,有實熱,有虛熱。實熱之候∶實則脈實,眼赤,驚搐,麵紅唇赤,心煩口渴,二便秘澀,腹中疼痛,胸脅脹滿,噯氣吞酸,肌肉消爍,飲食不能為肌膚;虛熱之候∶虛則脈虛,飲食不進,微聲短氣,惡聞人聲,大便溏瀉,完穀不化,小便清利,肚腹虛膨。得病之源,或為風寒暑濕所乘;或為飲食生冷所傷;或內有積聚;或外受驚恐;或肥甘油膩過度;或濃衣溫暖過節。積熱者,內有所積鬱而不泄,日久乃發。其發也,或渾身壯熱,經月不退;或寒熱往來,似瘧非瘧;或日晡潮熱,發作有時。失而不治,久久發不已,餘邪不退,久熱成疳,則不可救矣。調治之法∶風寒和解之;暑熱清散之;飲食消導之;生冷溫散之;積聚 鱉,視虛實而下之;跌撲驚恐,安神散驚而治之。肥甘,藥須寒苦;溫熱,治以清涼。察虛實而補瀉之。

脫甲散 治小兒傷寒壯熱,頭目昏沉,夾驚夾食,煩躁口渴,無汗自汗,或積滯停於胸膈,肚腹脹滿,日夜壯熱及傷風傷暑,驚癇客忤,一切疳熱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