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3)

小薊飲 治下焦蘊熱,溺血、血淋。

生地 小薊 滑石 甘草 蒲黃 當歸 山梔 通草 藕節(各等分)淡竹葉二十片、燈心二十寸,水煎。此方加琥珀末五分更效。

腸風便血方當歸 生地 白術(炒。各一錢) 地榆 秦艽 防風 柴胡 枳殼 槐花(炒。各七分) 升麻 黃芩(酒炒。

各六分)水煎。

三黃飲 治血痢,兼治酒毒便血。

黃連(一錢) 黃柏 黃芩 白芍 枳殼 蒼術 濃樸 陳皮(各七分) 甘草(五分) 木香(三分)水煎。

經驗良方 餘便血諸藥不效,此方一服效,二服永不發。濟人無不效者,兒分三劑用。

當歸(五錢) 川芎(三錢) 白芍(二錢,酒炒) 淮地(五錢) 白芷(一錢) 祁艾(二錢,醋炒) 阿膠(五錢,蛤粉炒) 茅草根(三錢,搗) 側柏葉(三錢,礬水浸一宿,炒黃)合一大劑,水三碗,煎二碗。頻頻頓溫服。

三黃苦參丸 治症同前。

黃連(薑汁炒) 黃柏(酒炒) 黃芩(酒炒) 槐花(炒) 荊芥 苦參(酒炒) 甘草(各一兩)為末,蜜丸。白滾湯下,米湯亦可。

槐花散 治如前症。

槐花(炒) 柏葉(礬水炒) 荊芥 枳殼(麩炒)為末。每服一錢,米湯下。

苦參飲苦參(三錢,酒炒) 甘草(五錢)水煎。露一宿,空心熱服。

槐角丸 治症同前。

黃柏(一兩) 槐角 白芷 熟地黃(各五錢)為末,糊丸。米湯下。

得效方 治便血,並痔瘡髒毒,下血。

柿餅(十個,五個燒存性) 槐花(一兩,炒) 烏梅(一兩,飯上蒸熟)烏梅搗爛為丸,白滾湯下。

單方 柿餅(燒灰存性,柿餅煎湯下,一錢效)。

髒連丸 治一切便血。

黃連(一斤為末)用豬髒頭粗,將連末裝入,兩頭紮緊,煮熟搗丸,隨意不拘引服、止血三奇方石榴皮(為末) 糞前下血,茄枝煎湯服一錢。

五倍子(為末) 糞後下血,艾葉煎湯服一錢。

茄蒂(燒灰為末) 糞中下血,米湯調服一錢。

瘧疾論

經雲∶夏傷於暑,秋必 瘧。瘧,猶言淩虐也。其名有五∶曰癉、曰寒、曰濕、曰牝、曰牡。證候雖各不同,皆由外受六淫之氣,內為七情所傷,寒氣客於腠裏,痰飲積於胸膈。其症∶嗬欠厥冷,口渴心煩,麵色青黃,身體拘急,振振而寒,翕翕而熱。又曰∶風寒暑濕,邪從外來;飲食起居,邪由內作。蓋暑邪與正氣相搏,陰陽交爭,互相勝負。邪並於陽則熱;邪並於陰則寒。陽勝則熱多;陰勝則寒多;陰陽更盛、更虛則熱大作。陰陽相離,故得汗而解。衛氣晝行陽,夜行陰,得陽而外出,故發於日;榮血夜行陰,晝行陽,得陰而內搏,故發於暮。古雲∶一日一發,所感日近,為易治。二日、三日一發,所感日深,為難治,未可據也。二三日一發,而反易治者,一日一發,用藥難於治者。大法∶弦數則熱,弦遲則寒∶風以散之,寒以溫之;痰以滌之,食以消之。視症胗脈,隨經取之。嬰兒未食生冷,未冒暑熱,而瘧者何也?因乳母抱持,解脫衣裳,不避風寒,邪入腠裏,因而成瘧。又有食積,日晡潮熱,似瘧非瘧,當從消導。

宜細辨之。

截瘧丹 治一切瘧疾,日久不愈,用此截之。

上號黃丹(不拘多少,炒紫色)端午用獨蒜煨熟,搗爛為丸,桐子大。大人七丸,小兒五丸,三丸,柳枝、桃枝煎湯,露一宿,空心服。忌婦人、雞、犬見之。合藥亦忌。

碧霞丹 治如前症。

東方甲乙木,巴豆肉 南方丙丁火,官桂 中央戊己土,硫黃 西方庚辛金,白礬 北方壬癸水,青黛(俱各研細)各等分,五月初一日,各用紙包,按方位供於神前,端午日,用五家粽尖,搗為丸,桐子大。每用一丸,綿裹塞耳內或鼻亦可,男左女右用之。

修合並用藥,俱忌雞、犬、婦人。